士貴也是乎輩論交的,而且在天策府內部的地位遠遜色於張士貴。
“前日秦王殿下來信,原州長史出缺,吏部有意選德謀出長史。”張士貴隨口道“下官年歲尚淺“非僅因魏嗣王。”張士貴解釋道:“德謀掌代縣數載,於國有功,又曾隨魏嗣王出塞擊胡,去歲掌百泉,打理大軍輜重,亦有功勞。
皇甫忠投來羨慕嫉妒的視線,早就聽聞這位隴西李氏丹陽房子弟與魏嗣王是至交好友,出仕至今不過數載,居然能出任中州長史,升遷之速,令人咋舌。
李楷不知道長安的局勢,心想回頭去信問問李善,話題一轉問起靈州戰局,聽皇甫忠提及稽胡,想了想後開口道:“若張三郎能堅守鳴沙,劉女匿成或不敢叛。”
張士貴略為愕然,但隨即就反應過來了,點頭道:“魏嗣王威名遠播塞外,可止小兒夜啼,劉女匿成亦是他手下敗將。”
這是婉轉一點的說法,李善在大唐是以懷仁舉義聞名的,但在草原上是以殺戮聞名的李楷親眼目睹李善在雁門關外堆壘京觀,也親眼目睹李善在蒼頭河畔殺俘。
如果突厥攻破鳴沙大營,力承絕不叛康的劉女匿成也只能選擇投降,但如果張他堅能穩守鳴沙,劉女匿成選擇叛變的話,勝了最好的結局也就是附庸突厥回草原,哪裡有現在的日子自在?
而且張仲堅還是李善親衛出身,麾下更多有魏嗣王一脈,搞不好稽胡要付出數千頭顱對壘京觀的代價,甚至有可能被族誅。
所以,劉女匿成力承絕不叛唐,這話基本上是扯淡,但在鳴沙大營尚在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張士貴心想,估摸著都布可汗也心裡有數,若是靈州軍敗北,不用再派遣使者劉女匿成也要率族人歸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