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密見(2 / 3)

之前要求見一見表妹,之後幾乎是賴在崔家不肯走,應該就是為了崔信。

“姑父,懷仁兄如此大醉,看來是沒辦法回去了。”張文瓘試探問了句。

崔信臉色有些陰沉,招來幾個下人將李善抬了出去,勉強笑道:“稚圭,讓親衛去日月潭告知一聲。”

“是。”張文瓘有些好奇,難道崔信也被捲了進去嗎?

張文瓘還只是猜測,而崔信是很確認,這個侄兒那是肯定不知道內情的,或許猜出了些什麼,畢竟當年就是他急奔長安面見秦王……雖然那時候是有東宮拖延出兵的理由,但多少應該有所揣測。

至於一旁傻乎乎的李昭德,那是肯定啥都不知道。

將兩個晚輩都丟出後,崔信面無表情的去了內室,心裡還在想這貨到底是真醉了還是裝醉,結果一進門就看見李善正端坐在書案前,聽見腳步聲回頭看來,眼神清亮,哪裡有一絲醉意。

“作甚?”

李善沒吭聲,只環顧左右,門外似有人影閃動。

崔信沒好氣的將人都趕了出去,才若有所思的坐下,試探問:“殿下召見?”

不是崔信太聰明,能見微知著,而是去年李善出征前也是賴在了崔府,晚上密會秦王,定下了第二日自請領軍出征。

“嗯。”李善點點頭,“如今長安局勢渾濁難明,陛下心意未定,東宮又有裴世矩窺探,雖有凌公居中溝通,但小婿不得不與殿下見一面。”

崔信理解的點點頭,“前幾日傳聞你與秦王來往頗多?”

“還是裁撤寺廟一事引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裴弘大放出的風聲。”李善冷笑了聲,“就算裴世矩如今坦然直言,只怕太子也未必會信。”

“為何?”

李善隨口道:“裴宣機亡於華亭,如果裴世矩再向太子袒露小婿身世,那太子會如何想?”

看崔信作勢細想實則一臉茫然的模樣,李善不得不解釋道:“先有仇,後有恨,以莫須有指軍功加身的嗣王依附秦王,太子只怕第一反應是,裴世矩欲借刀殺人。”

“不錯,不錯。”崔信精神一震,“裴弘大其人,極有心計,不會想不到此處。”

李善笑了笑,“還有十餘日就要迎親了,不說清河崔氏,至少岳父大人與小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待得洞房花燭時……”

聽著前面幾句,崔信頗為感慨,如果早早知道李善與裴世矩的仇怨,他是肯定不會要這個女婿的,即使有那篇《愛蓮說》,但之後隨著朝局的走向,以及李善一次次的軍功加身,崔信在知曉內情後也不得不安於現狀,如果悔婚的話,最後太子獲勝還好說,如果秦王入主東宮,自己真要成了笑話了。

到那時候,李善身居高位,有《愛蓮說》在前,哪個世家子弟肯與崔家聯姻,就連秦王麾下的寒門子弟只怕都不會……

但聽到最後一句,聽到什麼“洞房花燭時”,崔信這個寵女狂魔習慣性的板起了臉,只覺得胸悶氣短。

李善顯得有些肆無忌憚,反正再有小半個月就成親了,“到時候小婿與十一娘細細分說?”

崔信黑著臉嗯了聲,隨即提醒道:“秦王的事勿要提及。”

“雖然未見過幾次,但聽母親、稚圭都提及,十一娘聰慧無雙。”李善嘆道:“只怕隱有猜測,到時候再說吧。”

崔信長長嘆息,“大郎二郎遠不及矣。”

“平心而論,兩位舅兄略顯平庸。”李善也不打馬虎眼,“若欲出仕,待得日後,可由小婿舉薦出仕。”

“罷了罷了。”崔信搖搖頭,“大郎還算沉穩,畢竟出仕無憂,還能承襲爵位,但二郎輕佻,若是外放,以魏王舅兄的身份,至少為一縣令,無此能。”

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唐朝沿襲兩漢,但也有不小的變動,名義上有道、府、縣三級,但實際上只有州縣兩級,不像兩宋時候在路這個級別上有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安撫使司諸多官衙,所以唐朝的縣令在權柄上比宋明的知縣要重的多,還真不是平庸之人能夠擔任的。

“對了,岳父大人,八日後官寒食,曲江芙蓉……”

崔信拉長了臉等著李善繼續往下說。

“小婿是陪昭德、稚圭去的。”李善忍笑解釋道:“也未必是為了相看的,十一娘大半年都未出門,不如乘此機會出去踏青?”

崔信都懶得吭聲,再過十幾日就要迎親了,女兒還去相親大會作甚?!

但頓了頓,崔信提醒道:“既然你要陪稚圭去,那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