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內,一片寂靜,如死一般的寂靜。
李建成似乎還沒回過神來,陳叔達和蕭瑀起身恭賀,這兩人向來持身公正,在東宮、秦王府之間並無偏向。
中書令封德彝是個著名的牆頭草,此人多揣摩之才,有附託之巧,笑著問:“淮陽王下博大敗,不料能重振而起,反敗為勝,恭賀陛下,宗室子弟中如許將才。”
這句話說到李淵心坎中了,他是關隴一脈出身,族中多有將才,即使不論李世民,也有大批宗室將領,這可和李世民沒關係,主要是李淵的功勞。
李淵笑著取過捷報文書細看,見文書中只寥寥幾行字,卻簡潔明瞭,將李道玄兵敗後在魏洲重整旗鼓的事描述清晰,不禁笑問:“報捷文書何人持筆?”
信使茫然搖頭,李淵笑著將人打發出去下令賞賜,將文書遞給裴寂,“不論文筆,此人書法可堪一觀。”
裴寂瞄了幾眼只頷首不語,右手左右移動了會兒,想了想還是遞還給了李淵……不可能給李世民,給李建成那是打臉呢。
李世民還保持著面無表情的神態,坐在最外圍的裴世矩用眼角餘光細細打量……他總覺得這事兒似乎太巧了。
巧到李世民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突然翻盤,巧到聖人已然下詔,太子被狠狠一巴掌扇在了臉上。
殿內的氣氛有些古怪,倒是李淵臉上頗有喜色,他向來對宗室子弟優容,除卻皇子之外,最為得寵的幾個皇侄就是李瑗、李孝恭以及李道玄。
特別是李道玄,其父早亡,自幼年就是在李淵膝下承歡,又比最搗蛋的李元吉懂事的多,讀文習武,均有建樹,如今平安歸來,更能大敗劉黑闥,李淵自然欣喜。
畢竟是一國之主,李淵雖然對長子次子水火不容頗為頭痛,但也欣喜河北戰事的轉折。
“道玄好古謙遜,舉止文雅,有五叔之風。”李淵看向了李世民,“不料年少隨二郎征戰沙場,卻養成悍不畏死的脾性,這是二郎之過。”
所謂的五叔指的是李虎六子,建國後冊封的河南王李贄,李道玄的父親。
指責李世民,這是在說其征戰沙場,喜歡以身犯險,惹得李道玄效仿。
雖然是訓斥,但誰聽不出來這口吻,李世民臉上終於浮現出一絲笑意,“的確是孩兒之過,不過淮陽王弟自幼得父親教誨為國征戰沙場……”
李淵放聲大笑,點頭道:“二郎今日倒是善謔,說起來是為父之過?”
李世民連連搖頭,李淵隨意笑罵,好一派父慈子孝的場景……裴寂向李建成微微搖頭示意不可妄動。
現在的局勢已然明朗,李道玄反敗為勝,聖人懷柔秦王……這時候跳出來只會自討沒趣。
好一陣之後,李淵的視線終於落到了一直沉默的太子李建成身上。
沒辦法,太尷尬了!
剛剛詔令太子出征,而且還遣派十二衛大將軍中的五位,而且還遣派幷州、幽州大軍,還從秦王府那奪來節制陝東道之權……還沒出兩儀殿呢,河北戰報傳來,劉黑闥已然敗北。
繼續讓太子出征?
這實在是有點搞笑,難道就讓東宮一干人去山東公費旅遊一趟?
而且這也有點不要臉……大郎只怕還是要臉的。
李淵很清楚,魏洲總管田留安、刑州總管齊善行都是秦王府出身,淮陽王李道玄也偏向二郎。
但就此罷休?
那大郎這次的臉就算丟大了,本就因為一再拖延出兵而遭朝臣冷言冷語,多有山東世族子弟出言不遜,甚至坊間傳唱《秦王破陣樂》。
終於肯出兵了,調配兵將,糧草無憂,信心滿滿……結果晴天霹靂,人家的戰都打完了!
經此一事,二郎的威望未必會增加多少……畢竟原本就足夠高了,但大郎必然威望大墜。
此消,即彼長啊。
一直和李世民在說笑,實際上李淵的腦子始終在高速旋轉,試圖找出一個可以緩和局勢的辦法。
這也是李唐立國,多用宗室子弟的弊端……換成其他朝代,開國君主碰到類似的事,早就以大將出擊了,哪裡會淪為皇子奪嫡的戰場。
但話說回來,若不是李淵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等宗室子弟先後征戰沙場,如今唐朝能不能一統天下也是未可知之數。
“道玄此番大勝,待其回京,必要重賞。”李淵輕聲道:“但如今戰事未歇,只恐劉黑闥死灰復燃……”
下面的李世民嘴角笑意未退,心中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