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還在那添油加醋,“河東裴氏、清河崔氏……兩塊攔路石,你如今投入秦王麾下,卻以科舉入仕,東宮頗多懷柔,有招攬之意。”
“此時,投入平陽公主府最為妥當,即使秦王、太子也不敢相逼!”
“懷仁,你可知,平陽公主在李唐是何等分量?”
凌敬嘆道:“不論其他,天策府中多有英傑曾在平陽公主麾下聽命,玄甲軍中頗多舊部……”
“正因為此啊。”李善長嘆打斷,“譙國公言平陽公主幕府長史出缺多年,但某推辭了。”
“為何?”
“為何?!”
凌敬和馬周異口同聲。
李善在心裡整理了下思路,輕聲道:“其一,在公主府駐足月餘,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在下深知平陽公主的分量,上得聖人寵信,中有諸多功勳舊部,下得士卒用命。”
“其二,平陽公主駐守晉陽多年,左右六護軍府皆備,麾下數千大軍。”
凌敬、馬周聽得一頭霧水,這些他們都是知道的。
李善加重語氣,“其三,聽譙國公提及……是太子建言,聖人才召平陽公主回京。”
安靜了片刻後,馬周試探問:“平陽公主與太子交好?”
“絕不可能。”凌敬嗤笑道:“若說齊王依附東宮,說不定還有他意,但平陽公主依附東宮,有何好處?”
真正說起來,齊王李元吉也是登基為帝的資格的,但平陽公主是不可能的……畢竟武則天還不知道有沒有出生呢。
凌敬琢磨了下,“懷仁的意思是……平陽公主可能也會捲入奪嫡?”
“為何太子執意調平陽公主回京?”李善冷然道:“無非為了制衡秦王。”
凌敬點頭贊同,“雖東宮有長林軍,齊王府亦有左右六護軍府,但論武力,與天策府難以相抗。”
馬周熟讀史書,嘴唇有點發抖,“難道……”
凌敬看了眼馬周,微微搖頭,“尚不至於此。”
“不至於此”和“尚不至於此”是不同的。
李善笑了笑,凌敬也看得出來,李世民是希望透過正常的手段上位,至少在這時候,宮變奪位還不在他的計劃中。
“懷仁,有什麼就說吧。”
“去年十二月,陳國公病逝。”李善本來不想說這些,畢竟只是猜測,雖然以穿越者的眼光來看很可能成為事實,但眼下需要說服凌敬、馬周。
馬周暫時還看不出有什麼大用……但凌敬,卻是李善和李世民之間最重要的一條紐帶。
“陳國公竇抗,原任左武候大將軍,曾隨秦王平定隴西薛舉、攻打洛陽,但只忠於聖人……雖為左武候大將軍,但實則手掌北衙禁軍。”
“北衙禁軍?”
“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如玄武門、芳林門,左右千牛衛為侍從、儀衛,兩者合稱北衙禁軍,護衛皇城,十二衛衙門在宮城難側,被稱為南衙軍。”
“換句話說,北衙禁軍乃是陛下直屬的兵力。”李善雙目下垂,“若是平陽公主掌北衙禁軍……某何以相處?”
凌敬和馬周目瞪口呆,如果平陽公主掌北衙禁軍,那李善真成了眾矢之的了。
一個對平陽公主有救命之恩的少年郎……如今李善還能不選邊,但如果投入平陽公主府為長史,如果還不選邊,只會成為犧牲品。
凌敬以手加額,“好險好險……”
馬周還在懷疑,“公主掌北衙禁軍?”
“懷仁在公主府月餘,若無把握,何敢妄言?!”
聽到凌敬以這個理由斥責馬周,李善有點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