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表這個名字在長安城內的名聲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然是因為與如今名重一時的魏王李懷仁的交情,另一個是因為被嫡母同安長公主掃地出門。
但並不因為被掃地出門而有所憤恨甚至憤世嫉俗,也不因為與李懷仁的交好而仗勢欺人,更因為去年末東山酒樓為友仗義出手,王仁表如今很得世人讚譽。
在李善看來,王仁表是個很灑脫的人,對仕途沒什麼進取心,更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那種,不過今天顯得有些反常,看起來心事重重。
“崔家大郎、二郎?”李善笑了,“幸虧孝卿兄提前告知,居然想去定方兄那邊撈些功勞。”
王仁表搖了搖頭,“異想天開。”
若論關係,李楷、李昭德、張文瓘哪個都比他們強得多,包括李楷的父親李客師,但王仁表接到李楷的來信,李善一直將李客師放在不太重要的地方,畢竟與張士貴、薛萬徹、蘇定方、胡演等人相比,李客師的能力要遜色不止一籌。
“清河縣公那邊?”
“未有異議。”
“那就好。”王仁表笑道:“這種事就怕清河縣公逼迫,不過清河崔氏只怕有些……”
“不會的。”李善放下筷子,舉起酒杯抿了口,“畢竟當年是小弟親手斬落崔帛頭顱。”
王仁表一時啞然,的確,雖然與崔家結親,但清河崔氏與李善之間其實並不融洽,主要就在於當年那件事。
“前幾日見羅陽與崔昊……”
“噢?”李善無所謂的笑了笑,清河崔氏中最恨自己的應該就是崔帛了,堂弟被自己斬下頭顱,還丟了大臉。
李善曾經聽魏徵說起過,崔昊回京後還專門在太子面前告了自己一狀,但太子不傻,王珪、魏徵等人更不傻,斬殺崔帛平定民亂兵變,那是在幫東宮的忙。
不然惹出了事,當時的河北道行軍元帥淮陽王李道玄就能光明正大的再來一次平亂了,功勞那是其次的,關鍵是這個鍋肯定是東宮來背的,因為奉命撫慰山東的魏徵、崔昊是李建成舉薦的。
“對了,還沒謝過孝卿兄呢。”李善舉起酒盞,鄭重道:“酒樓一事,幸得孝卿兄仗義。”
王仁表也舉起酒盞,搖頭道:“但懷仁還不是在大捷之後被迫解兵權自請回京。”
“正好回來修養一二。”
王仁表一飲而盡,仔細的打量著對面的好友,在奪嫡最關鍵的時刻趕回長安,是為了回來修養看戲的嗎?
畢竟對李善了解太深了,王仁表知道李善的一舉一動往往蘊藏深意,他畢竟沒有出仕,想不到太深的地方,但有一點他是看得出來的,李善在這時候趕回長安,那麼肯定是已經有所抉擇了。
僅僅王仁表知道的,李客師、李楷父子都是鐵桿的秦王一脈,凌敬更是秦王的心腹幕僚,而裴世矩、李德武都投入東宮門下,李善如果有所抉擇,會選擇誰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不然擁數萬大軍坐鎮蕭關,不僅能建功立業,更能坐視兩位皇子分出勝負……王仁表突然問道:“年前長安坊間遍傳流言蜚語,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都布可汗還是突利可汗所為。”
李善夾菜的手頓了頓,抬頭深深的看了眼王仁表,這位好友是在懷疑那則流言蜚語的來源了……明裡是在問到底是誰的手筆,但只要不傻,那就應該知道,不可能是剛剛被放回去的突利可汗,只會是深恨李善,甚至拿了頭顱就許諾退兵的阿史那·社爾。
所以王仁表暗裡是在問,流言蜚語的背後,是不是也有你李懷仁的手筆?
能問出這樣的話,說明王仁表已經有所揣測,但李善只笑著說:“誰知道呢,社爾兄與小弟愛恨交織,突利可汗更是小弟的生死之交……”
王仁表差點一口酒噴出來,這話實在太扯了點。
“說起來羅壽、羅陽狂妄至此,要知道羅藝那廝都不敢如此放肆!”李善迅速話題一轉,“孝卿兄放心,回頭必然替你出這口氣!”
“算了吧,平陽公主已經抽了羅陽一頓鞭子。”王仁表笑道:“再說了,那日有張家大郎與趙慈皓在,反正沒吃虧。”
事情發生後,各個渠道都給李善來信,他自然很清楚,“是南安郡侯的長子吧?”
“嗯,當年芙蓉園遭了無妄之災的那位。”
“趙慈皓傷勢痊癒了?”
“早就痊癒了。”王仁表嘖嘖道:“說起來當年禁苑毆鬥,其實趙慈皓的傷勢比羅壽重的多,但前者痊癒,後者致殘。”
“活該,誰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