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軍權(1 / 2)

,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

正月初八。

雁門關。

唐初的雁門關還沒有後世明清時期那般宏大,佔地面積並不算大,只能容納三千守軍。

李善不想再去看城牆下的慘狀,轉身向著高處踱去。

“這是點狼煙之處?”迎風而立的李善好奇的打量著最高處的一處平臺,“似是烽火臺。”

“雁門關以代縣為後盾,突厥來襲,點燃烽火傳信後方。”蘇定方隨口附和,如今有薛忠主持,用不上他。

李善盯著烽火臺沉默了好一會兒,眼神閃爍不定,半響後才輕聲道:“聖人復設代州總管府,命小弟以長史掌之……各處塞來的人手,定方兄應該都知曉了。”

“是,臨行前凌伯一一告知。”蘇定方想到這兒也是頭痛。

“李唐建朝,各地以行臺轄之,如今天下唯獨兩地雖設行臺,卻無主事人。”李善眯著眼望向遠方,“其一是河北,世家門閥過盛,其二是河東道,常受突厥侵襲。”

其他的行臺要麼是尚書令,要麼是左右僕射,總而言之都是有主事人的,而河北、河東兩地沒有,顯然這不是意外。

“代州總管府轄代州、朔州、蔚州、忻州四地,為河東門戶咽喉所在,論權重,天下無二。”

蘇定方點頭贊同,的確如此,不管是從軍事角度,還是從轄州府的範圍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之前頭上還有個幷州總管府,但如今苑君璋舉馬邑來投,幷州總管的分量略有下降。

李善回頭深深看了一眼蘇定方,說:“欲以立足,必掌軍。”

“明白,凌伯已然提點過。”蘇定方難得露出一絲笑意,“歷經守禦雁門,逼降苑君璋,懷仁於河東已有威望。”

“籌謀定策乃某長處,但領軍上陣,縱橫沙場,掌兵整軍,非吾所長。”李善嘆道:“此責非定方兄不可。”

蘇定方呃了聲,倒不是有什麼意見,只是覺得李善是不是和凌敬透過氣了,一老一少口吻相似,連話都差不多。

長安那邊塞來的人手中,相對信任度比較高的是馬三寶和李楷,能得到李善完全信任的只有蘇定方一人。

對此,李善早有思量,東宮那邊就不說了,天策府那邊……也夠嗆,段志玄、張公瑾都是唐初名將,也是李世民的死忠,但自己暗中投入李世民麾下,想必他們不會知曉內情,臨行前,李世民頂多是暗示幾句。

即使是至交好友李楷,在那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前,李善雖然信任,但也不會事事告知,總有一層隔膜。

扶持蘇定方,掌代州兵權,這是李善下定決心要做的事……不掌兵權,在代州這種地方,那就沒有話語權。

劉世讓、李高遷、李神符鬧成那樣,不就是因為各人手中都有兵權嗎?

自己初赴任代縣,在各方勢力中輾轉,不也是因為手中沒有兵權嗎?

蘇定方問出早就考慮過的問題,“代州司馬爾朱義琛……”

“名義上司馬掌軍,但本朝行府兵制,各地折衝府都歸屬十二衛管轄,馬三寶以左武衛將軍領軍。”李善嗤笑道:“更何況,某所未正位總管,但卻是聖人親口許以長史掌權!”

唐朝時候的佐官,很多時候權力大小都是要看正印官放權與否,特別是代州、幷州這種權力很大,軍政一手抓的總管。

而且司馬一職又和十二衛體系並行,而顯然後者是佔了絕對優勢的,所以爾朱義琛有沒有資格掌軍,主要是看李善怎麼考慮。

蘇定方有些擔心,“聽凌伯提及,此人乃東宮嫡系。”

李善微垂眼簾,“此事定方兄不用擔心。”

爾朱義琛,這個名字……呃,應該說是這個姓氏,李善在心裡想,出任代州司馬,到底是湊巧還是刻意的呢?

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爾朱義琛應該是抱著善意,至少不會為敵……不然母親、七伯應該早就來信了。

關於母親的身世,李善差不多能斷定,只是其中還有些細節沒想通。

頓了頓,李善補充道:“當然了,馬三寶更不用擔心。”

平陽公主將馬三寶塞過來,主要就是為了做一堵擋風的牆,不會妨礙李善,更何況他與蘇定方在西征時並肩作戰,私交頗深。

李善盯著蘇定方,“所以,此戰乃是契機。”

有隨李淵晉陽起兵的爾朱義琛,有河北名將薛萬徹,有天策府大將段志玄、張公瑾,雖然蘇定方有西征大功,而且官居中郎將,但能不能掌控軍權,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