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裴世鉅久久跪坐在屋內的蒲團上,身邊只有一盞孤燈相伴,他沒有去管心傷欲絕以至於暈厥的女兒,也沒有去理會在靈堂守夜的兩個孫子,只在這兒默默坐著,默默想著。
即使是裴世鉅這樣名垂青史的人物,在遇上這種事後,也長時間陷入渾渾噩噩的狀態,這是可以理解的。
腦海中不停閃過那些畫面,幼年喪父對裴世鉅來說其實印象並不深刻,那時候他才一歲,由伯父裴讓之撫養,但裴世鉅八歲的時候,裴讓之因為得罪了北齊宗室清河王高嶽被賜死,裴世鉅才實實在在感受到喪父之痛。
為此,裴世鉅與依附秦王府的長孫家、高家一直不合……高士廉就是清河王高嶽的孫子。
之後似乎一切都很順利,少時便有才名,得定州總管楊堅器重,但不久之後,裴世鉅再次遭受重挫,母親也病逝了。
跳動的燭火越來越微小,光線已經不足以照亮周圍,裴世鉅長長嘆息,自己這一生,歷經四朝,堪稱功成名就,但家事卻讓他常有心力交瘁之感。
妻子病逝,女兒婚嫁不幸,也就獨子安穩度日……卻不料剛剛出仕不過兩三年就死在了隴州,讓自己白髮人送黑髮人。
丟開往事,裴世鉅艱難的起身,活動著膝蓋,踱步在窗邊,看著被月光照的微亮的屋外,在心裡反覆盤算這次華亭之行。
裴世鉅仔細詢問了常達、楊則、張文瓘,甚至親自去問了參與華亭一戰的幾個軍頭,基本上了解了事情的經過。
關鍵問題在於,李善當時是從北城門突圍,而兒子、侄兒為了安全卻從南城門逃遁,裴世鉅問了不少人,知道當時南城門外是有李善親衛隊在外接應的,但就在兒子出城的時候,那數百騎兵突然向西而去,這是導致裴宣機、裴龍虔被梁軍擊殺的直接原因。
裴世鉅甚至都問清楚了,當時領隊的就是張仲堅……沒辦法,長得太醜,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底是意外還是刻意,這很難說,但可以肯定,張仲堅是李善的親衛頭領之一,向西而去肯定是得到李善授意的。
而李善授意張仲堅向西,到底是在遇上裴宣機、裴龍虔之前還是之後……這是個關鍵,同樣,這也很難說。
裴世鉅清晰的記得,自己盤問多時,常達、楊則、張文禧也就罷了,張文瓘卻頗有不滿,他是一直跟在李善身邊的,直截了當是說邯鄲王從亂軍中搶出裴宣機、裴龍虔,結果這兩人不跟著殿下突圍,自作主張自作自受,裴公難道還能以此相責嗎?
對此,裴世鉅絕不相信,畢竟李善兩次將張文瓘從絕境中救出……即使後者不知內情,也有可能為李善遮掩。
喪子之痛啊,刻骨銘心,裴世鉅怎麼敢相信?
正如李善之前猜測的那樣,當日在殿內聽聞噩耗,裴世鉅的確第一時間就有揭露李善身世的念頭,甚至還有直接點出李善投入秦王麾下的想法。
但裴世鉅很快就自我否決了,原因很簡單,天台山一戰,李善立下的功勞太大了,這樣的救駕之功不是自己三言兩語就能動搖的,更何況自己沒有任何證據。
最重要的是,在整件事中,聞喜裴氏與李德武是完全不佔理的,捅出這些事,李淵有可能疏遠李善,甚至因為李善有可能投入秦王麾下對其有所提防,還有可能使蘇定方調任不再執掌宮禁,但這麼一來,就算他日太子登基,自己也難以對李善做什麼了。
不佔理是實實在在的,李德武拋妻棄子是事實,李德武與裴世鉅幾度將李善送入絕境也是事實,而裴宣機、裴龍虔死在華亭……卻是沒有證據的。
即使李建成登基為帝,裴世鉅也難以達到目的。
什麼目的?
當然是,趕盡殺絕!
不過裴世鉅也心裡清楚,那位青年雖然年紀不大,但心思卻深,小小年紀在朝中幾股勢力間左右逢源,誰都挑不出錯來,與大量世家門閥子弟也都交好,在謀略一道也不比自己遜色。
他不可能不知道雙方的勝負關鍵在於奪嫡,在這時候出手……如果當日自己也在華亭,這是說得通的,如果自己已經病臥床榻,想氣死自己也有可能,但像這樣的隨隨便便出手,很容易讓事情失控。
一夜已經過去了,油燈早已滅,天邊隱隱可見魚肚白,神色平靜的裴世鉅囑咐下人備車,徑直去了東宮。
裴世鉅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整件事情或許有偶然因素,但其中李善也是動過手腳的,如果能順水推舟,難道那個青年會手軟嗎?
李建成以及東宮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