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來,他對李善的態度是由疏離漸漸轉為親厚,但這不是他怒氣勃發的原因。
同為隴西李氏丹陽房子弟,比起李靖、李客師,李乾佑更為圓滑,他知道齊王看中李善只是因為秦王幾度盛讚,並不是真的重視李善其人。
李乾佑也知道,李善得三兄李客師看重,甚至被引入後院恭賀其妻壽誕,而且那日還得秦王妃青睞有加。
李乾佑是個精細人,他從李客師、李楷等人對李善的態度中察覺到了什麼,也從秦王幾度盛讚卻沒有將李善召入秦王府的舉動中察覺到了什麼。
雖然不知曉內情,但李乾佑敏銳的察覺到了一點,李客師、秦王都是知情人,李善將來必然是一顆分量不輕的棋子。
所以,李乾佑和了把稀泥,此次隨軍帶上了李善,卻明言並非替齊王招攬。
離開大廳之前,李乾佑瞪了眼韓良,心想都說秦王麾下盡皆英傑,今日看來卻也未必。
那邊的韓良也反應過來了,齊王是知道李善這個人的,而自己提到李善得秦王讚譽……顯然自己是幫了倒忙。
若是李善戰死河北,不說其他的,長孫家那邊就交代不過去,人家可是救了長孫無忌長子的。
此時此刻,渾濁的黃河上,甲板上的李善迎風而立,遠遠眺望早已經看不清的武陵縣城。
有些懊悔,也有些慶幸。
李善懊悔於沒有提前和于志寧搭上關係,李客師寫給於志寧的那封信還在包裹裡,至今沒有給於志寧。
之所以將信留在手裡,一方面在於李善希望留些後手,另一方面在於齊王和陝東道大行臺尖銳的矛盾,他不希望自己被捲進去。
慶幸是在於,很可能由於和魏徵的交好,導致李德武沒有直截了當的下手,而是輾轉將自己送到四戰之地……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李善覺得,自由心證已經足夠了。
而且既然李德武有了這心思,李善覺得,去河北比留在陝東道要合適。
留在陝東道,除非直接找到于志寧躲入洛陽,否則難說安全與否,但那樣的話,不說齊王,即使是李乾佑只怕也要和自己翻臉。
去河北道雖然有戰陣危險,但手中有秦王妃寫給淮陽王李道玄的那封信,自己反而會安全係數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