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份錢。
我說嘛……這少年郎處事精細,不可能忘了我這個左武衛大將軍嘛!
想了想,李高遷有些遲疑,“鹽和茶葉也能出關?”
草原部落最需要的就是鹽、茶葉、鐵,頡利可汗屢屢攻伐河東道,也是因為河東道滷池產鹽。
“這等大事,何敢私自為之?”李善嘿了聲,“當然了,鐵器決不能出關,高遷兄到時候要仔細搜查。”
“是是是。”李高遷搓著手,小心翼翼試探問道:“太子來信……聖人也知曉?”
“那是自然,只是不能擺到明面上……高遷兄不可對外人提起,以免招致禍端。”
原本就有類似的猜測,現在終於確定了!
李高遷興奮的臉上的肌肉都在一動一動……即使沒有上面的點頭,他也會被李善以利益說動,但現在更是肆無忌憚,這是奉旨走私啊!
一切都談妥後,李善又輕描淡寫的說:“此事不可能一直密而不洩,代州少有豪族,但河東望族頗多,只怕也要分潤一二。”
看李高遷緩緩點頭,李善補充道:“除了玉壺春,其他的漆器、布匹、茶葉、瓷器……代州沒有,但河東望族世家是有的。”
邏輯上來說,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想組建一個交易市場,最重要的在於貨源……能在這個時代擁有貨源或者渠道的,只可能是那些門閥世家。
所以,李善皺起眉頭,“小弟雖蒙聖人青眼,但在河東兩眼一抹黑……對了,聽聞高遷兄乃從龍功臣,久居太原,不知……太原王氏……”
李高遷臉色一變,半響後才說:“當年聖人晉陽起兵,太原王氏雖捐贈馬匹、糧草,但無族人隨軍……為兄與祁縣王氏有些過節……”
“那倒是可惜了。”李善咳嗽兩聲,“小弟去年在山東,倒是與解縣柳氏、河東薛氏有些交情。”
“柳氏、薛氏雖為望族,但都非河東本民,乃是遷居而來。”李高遷揚聲道:“如今河東望族,首推一門雙相的聞喜裴氏!”
“高遷兄與河東裴氏有交情?”
“哈哈,東宮太子左衛率裴龍虔乃為兄好友,其堂弟裴懷義乃尚書左僕射裴相親侄,裴懷義的兄長裴懷節乃天策府錄事。”李高遷拍著胸脯保證:“為兄與裴懷義多年交情,正巧裴懷義如今打理聞喜裴氏西眷房庶務,必然大力襄助!”
李善喜不自禁,握著李高遷的雙手,“那就一切拜託兄長了!”
哎,李高遷覺得,面前這位越看越順眼啊!
嗯,李善也有類似的感觸。
第二天,李高遷啟程回雁門,與其一起離開的是多達百餘人的商隊,十輛馬車,數十護衛,週二郎、範十一帶隊。
到了雁門,李高遷還會再派出親衛一直護送到朔州雲州交界處,以保證不會遭到劫掠。
車隊緩緩離去,李善站在屋頂的平臺上遠遠眺望,心中有著擔憂,但更多是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