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為擁擠,如今只有四十間屋。”週二郎攤手道:“昨日攻打固原縣的張寶相又送來幾十人,只能送到百泉縣城內了。”
“再等等吧。”李善咂咂嘴,“齊老三那邊已經在附近起了磚窯,只要能先打好地基,建屋快的很。”
李善在心裡默算了下,之前在涇州戰事受傷計程車卒都已經送到安定縣去養傷了,看起來現在每屋十人,一共約莫四五百傷員,但接下來原州戰事,傷亡只怕也不會小,還是要擴建傷兵營。
不過數萬大軍的營寨……相當的費力,關鍵是李善拋棄了之前的方式,而是以磚石結構打造營寨,在旁人看來,差不多是建新城了。
為此齊老三天天起得比雞早,乾的比牛多,累的舌頭都探不出來,頭髮都白了好些,李善只能從民夫、步卒中抽調人手去幫忙……沒辦法啊,已經十月份了,再不抓緊,土地凍實後就來不及了。
這個時代安營紮寨基本上是木頭結構,優勢很明顯,能就地取材,方便攜帶,而且拆解也快捷,但缺點也很明顯,不夠堅固,而且易燃。
易燃是最大的缺點,所以古代戰爭的夜襲,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放火,只要火勢蔓延開來,必能引得全軍大亂,基本上就勝局已定了,李善早年在山東,夜襲歷亭一戰,就是以放火大亂敵軍,繼而擊潰數倍敵軍。
但磚石結構的營寨就不同了,雖然也會被點燃,但很難出現大規模的火勢蔓延,雖然有著如不能攜帶的缺點,但李善還是選擇在百泉縣東南側以磚石安營紮寨,徹底封鎖梁軍南下的道路。
不誇張的說,即使李善在接下來的戰事一敗塗地,此處只要有一員大將,率兩千步卒死守,就能力阻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