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大家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李淵臉上的笑容漸漸轉為苦笑,有些訕訕,“朕都不知該如何封賞懷仁……”
其實遠在原州的李善自己有時候想想也有點哭笑不得,最早是試圖給自己這枚無足輕重的棋子增加一點分量,雖然經歷了無數磨難,但結果不壞,一次次的往上怕,但到最後,這枚棋子越來越重,越來越重,重到如今這個地步。
別說這次了,就是上一次天台山救駕,李善本人也沒得到什麼封賞……還欠了平陽公主、李道玄一大筆錢呢。
只能說,世事之奇,莫過於此。
但上一次李淵、李善還能自說自話,不是臣子救駕,而是侄兒援伯,但這一次卻是堂堂正正的大戰,功高至此,難道還不封賞嗎?
當然要封賞。
但如何封賞,這是個大難題,非常考驗李淵以及諸位宰輔的能力。
關鍵還是太年輕了,而且已經爵封郡王,裴寂忍不住開口道:“陛下,當日冊封郡王,實是孟浪了。”
滿朝也就裴寂能用這種口吻與李淵說話,後者苦笑連連搖頭。
陳叔達咳嗽兩聲,“當日為館陶縣公,雁門大捷生擒欲谷設當進爵郡公,三破突厥進爵國公,這一次正好列入宗室,冊封郡王。”
楊恭仁提醒了句,“勿要忘了天台山救駕……”
陳叔達無語了,那位也太能折騰了,一旁的蕭瑀補充道:“此戰大敗突厥,但尚未完結,待到收復三州之後……”
是啊,如果如同李善在太極殿誇口的那樣收復三州,擒梁師都、梁洛仁問罪於御前,到時候再如何封賞?
不可能嗎?
當然有可能,那日李善還誇口敗突厥呢,現在不是已經做到了嗎?
陳叔達想來想去,喃喃道:“當日若是不冊封郡王就好了。”
李淵乾笑了幾聲,“當日與突利可汗簽訂盟約,那廝要與本朝郡王結拜……”
不明白內情的幾個人都無語了,所以您老就把李懷仁送去頂缸了?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淵也無可奈何,雖然李善出征前自己就想過類似的問題,但誰想得到那廝居然弄出這麼一場大捷,斬首三萬……對陣突厥的第一場大捷是雁門大捷,之後顧集鎮、雲州、蒼頭河三戰重新整理了記錄,現在又一次重新整理了他自己的資料。
如果不封賞,或者大賞眾將,卻不封賞主將,這讓滿朝如何評說?
安靜了好一會兒,閉著眼睛的李世民都快要打瞌睡了,心裡也替李淵累……的確不太好辦啊,換成自己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
思維發散開,李世民為了不打瞌睡,開始盤算……等自己登基之後,天策府內的張士貴、張公瑾均有帥才,程咬金、尉遲敬德有大將之才,此外還有依附自己的李世績、李道玄,此外還有任城王李道宗、當世名將李藥師。
若有大戰,倒不需要李懷仁總領大局,而對方也是個知進退的,君臣必然相濟。
沉默了好一會兒,楊恭仁破罐子破摔的說:“戰報提及,都布可汗、突利可汗均已北返,不如以酇國公或趙國公領軍,調邯鄲王回朝,或可出任吏部侍郎,就算吏部尚書也行啊。”楊恭仁倒不是有什麼惡意,他也知道別人不會這麼認為,就算李善本人也能理解,大敗突厥之後再收復三州,實在沒辦法封賞了……難不成讓陛下再冊封個天策上將?
功高蓋主……前幾年的秦王被陛下、太子聯手逼的那麼慘,你李懷仁可沒秦王那樣的根基。
再說了,吏部尚書如今還是楊恭仁兼任的,送出去也不心疼。
殿內眾人也知道楊恭仁的意思,不說其長子與李善交好,就算是天台山一戰,他還欠著李善救命之恩呢。
但這個主意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陳叔達遲疑道:“大勝之後調主將回朝,只怕離心……”
李淵點頭贊同,這個離心指的是君臣離心……雖然李淵有把握不至於此,但這種事不是賢明君主的做派。
楊恭仁一攤手,“那如何處置?”
“就算調其回朝,也要在收復三州之後。”裴寂咳嗽兩聲,“陛下,不如先遣派重臣勞軍?”
李淵眼睛一亮,這是個好主意,遣派重臣勞軍以示意,就算沒有封賞,也不至於起什麼風波。
楊恭仁補充道:“當另遣近臣懷柔。”
李淵愣了下大笑道:“對對對,當遣近臣。”
滿朝官員,不論內侍、宰輔,李淵平日見得最多的就是中書舍人了,若要中書舍人,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