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挖坑(下)(1 / 2)

同病相憐這個詞一說出口,即使是李昭德也不敢追問了,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王仁表是被嫡母掃地出門,難道這位也是?

李楷暗暗猜測,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不動聲色將話題扯開,笑著說:“十二弟,前日聽說六叔可能外放河北?”

李昭德無精打采的垂下頭,點頭道:“齊王主持河北諸事,好些州縣出缺,其實父親不願離京。”

王仁表瞥了眼李善,猜測他知不知道李楷、李昭德的身份。

李善端起酒盞慢慢飲著,今日的酒水是李昭德帶來的,大名鼎鼎的三勒漿,有點甜,味道也有點古怪,李善不太喜歡。

“六叔出仕時日尚短……”李楷隨口道:“若是外放,還不如留京。”

王仁表也點頭贊同,“如今外放,一洲主管難當,縣令之職,也委屈令尊了。”

李善心裡一動,這是個機會,不過要顯得自然一點,還好之前就和王仁表打過招呼。

耐心的等了會兒,等李楷、李昭德將話題轉來轉去,轉了一大圈後,李善拱手道:“德謀兄,尚有一事相求。”

李楷微眯雙眼,笑道:“客氣了,李兄之名,多有人知,日後必身居廟堂。”

世家大族是有資格舉薦外姓人出仕的,但舉薦的一定是德高望重,有真才實學者,李楷這是怕李善攀爬上來。

“還請德謀兄、昭德勿要揚名。”

李楷呃了聲,看向王仁表。

王仁錶轉頭解釋道:“實在有難言之隱,適才李兄也說了,與王某同病相憐。”

李楷有點羞愧,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趕緊說:“外人並不知曉,只是因為杜克明之事,在秦王府中流傳,十八學士中掌譜牒的李守素向我兄弟二人父輩相詢而已。”

李昭德也爽快的應下,又說:“李兄去歲牛刀小試,東山寺一事令多少人驚詫莫名。”

“那時我還沒回鄉,聽說東山寺是第一家查驗的寺廟……據說被鄉人所佔?”

“至今內情不透,李兄可願解惑?”

看李善為難的模樣,王仁表也催促道:“幾次相詢,李兄總含糊帶過,今日必要言明!”

“總不能只是兩三本經書就能讓杜克明無功而返吧?”

李楷笑呵呵的看著這一幕,補充道:“聽聞十大德使年青一代的高僧查驗,此人雖然年輕,卻是佛門翹楚。”

“玄奘法師……”李善撓了撓鼻子,“如今當是禪師,但不出三載,必是法師。”

佛門中,法師這個稱呼是不能隨隨便便誰都能用的,往往是對佛學高深者或鳩摩羅什、玄奘等對翻譯經藏有卓然貢獻者的尊稱。

聽李善詳細解釋了一遍,三人恍然大悟,李昭德笑得在榻上打滾,李楷和王仁表相視苦笑搖頭。

“難怪杜克明被氣得……閉口禪?”

“難怪玄奘禪師肯為東山寺開脫。”

“的確,若玄奘禪師渡海而去,三載後攜真經歸來,必為法師。”

李善搖頭道:“只是一試而已,運氣不錯。”

“的確湊巧,若不是玄奘禪師,未必能起效。”

王仁表看了眼李楷,慢吞吞的說:“只怕未必是湊巧,玄奘禪師得十大德舉薦查驗寺廟,雖未流傳開,但也非絕密之事。”

李楷打量了下李善,這句話的意思是,李善很可能提前知道是玄奘查驗,透過搜尋各種資訊,最終才採取了最可能成功的策略。

李楷不禁又想起父親李客師的評價,“此子心思頗深。”

“在下亦知,使東山寺免於裁撤,必招致貴人不悅。”李善嘆道:“但在下借住東山寺,僧人苦苦哀求……”

王仁表兩眼一翻,他可是去過東山寺、朱家溝好些次的……你稱呼那些村民都是八伯、七叔、六嬸,會是僧人苦苦哀求?

“不過在下亦不悔。”李善正襟危坐,輕聲道:“數日之前,鄰村傳來訊息,長安令所率三千府兵立下大功,但傷亡頗重,鄰村幾乎家家掛白。”

頓了頓,李善補充道:“東山寺若被裁撤,朱家溝力提府兵至少百人,但關中府兵向來農時耕作,閒時操練,備有鎧甲、兵器,而朱家溝村民受寺廟庇護,從未操練,上得戰場,必然傷亡慘重。”

“在下受東山寺、朱家溝收留之恩,不願目睹如此慘狀……”

“長安令……王緒。”李楷輕輕拍案,“原來王緒麾下府兵都是寺廟裁撤補充的府兵,難怪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