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
工部局為公共租界中之市政機關,時又稱“公董局”或“公局”,該局成立於1854年英、美、法三界合併管理之時。其董事由5人增至7人、9人、12人。到1930年增至14人。其下設立之機關,亦由簡而繁,由總而分。董事為華籍人、英籍人、美籍人、日籍人。工部局之重要行政,皆取於董事會。董事會有總董、副董事長各一人擔任。所有董事,皆為名譽職,不支薪。工部局的權力很大,租界中許多事都由董事會決策。虞洽卿是以上海總商會會長身份參加的。
虞洽卿,字和德,浙江鎮海人。1867年生。15歲時赴上海瑞康顏料行學徒,後升為跑街。1894年由其同鄉虞香山介紹至德商魯麟洋行做買辦。1903年先後任華俄道勝銀行、荷蘭銀行買辦。不久,開設惠通銀號,又發起組織四明銀行。1905年,上海發生反帝罷市運動時,虞挨戶勸說各商店復業,為此,深受租界當局的信賴。1906年組織萬國商團中華隊。1908年與嚴筱航等發起組織寧紹輪船公司。1913年創辦三北輪船公司。1924年當選為上海總商會會長。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擅自修改“上海工商###合會”提出的十七條交涉條件。旋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遂於大華飯店舉宴,宴請中外人士,以媚外之態,討好洋人。抹殺“五卅”慘案之血腥,並謂之“聯絡感情”。時《申報》載文曰《虞洽卿(和德)昨晚歡宴中外各界領袖》。內稱:
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昨晚在大華飯店宴請中外各界領袖,列席者有工部局總董費信惇、董事馬賽、麥克諾登、雷門、羅、櫻木、麥邊、倍爾、總辦強生、秘書長愛特華、縣商會長顧馨一(履桂)、朱吟江(得傳)及傅筱庵(宗耀)、陳炳謙、餘日章、沈聯芳(鏞)、陳光甫(輝德)、沈燮臣、徐乾麟、徐仲笙、勞敬修(念祖)、戴耕莘、王曉籟(孝賚)、陸伯鴻(熙順)、趙晉卿(錫恩)、吳蘊齋(在章)、徐慶雲、項松茂、顧子磐、王彬彥(棟)、伊村夫、謝蘅窗、項如松、陳良玉、鄔志豪、林尖夫、餘華龍、王漢良、謝福生、潘冬林、徐可升、蔣桐蓀等45人。席半,虞會長起立致詞,略謂:“今晚敝人以個人名義,宴請工部局董事、本會會董、縣商會會長、華人納稅會及各路商界總聯合會重要分子等,歡聚一堂,實欲使各方有接觸之機會,然後方有聯絡感情之可能。曩者,中外之間,時有隔膜,而隔膜之來源,則因雙方之真相無從接近,是以種種誤會時有發生。敝人希望列席諸君由友誼關係而有合作精神,租界各項事業將日趨完美焉。並希望此種聚會每年舉行一次,則一切未來之困難事務將消滅於無形。謹具杯酒祝諸君康健!”
次工部局總董費信惇答詞,略謂:“敝人代表工部局深謝虞君盛意。虞君所云中外時常會晤一節,極表同情。敝人在工部局居職頗久,認為工部局如能與華人合作,必可使租界居民加倍得益。惟當時頗有疑問,何為此種主張而未見諸實行?今者,時期已屆,以前之希望,鹹可望其實現。工部局與華人亟宜開誠佈公,可以互相討論研究。至今日,華人與工部局合作,實為董事會同人之公意。虞君主張每年舉行此項###一次,於將來發展各項事業上,大有關係,當知上海之改良完備,非僅一人一國之利益,乃全上海居民之利益,所謂大上海主義者,不難實現焉。”
次各馬路商界總聯合會會長鄔志豪起立,略謂:“虞君於極忙之間,而有此項###,則其重要可知。希望虞、費二君所發表之主張,自今晚起,得以立刻實現。”
蔣介石與“赤腳財神”(2)
次工部局強生亦起立致謝詞,且於虞君主張亦極表同情雲。各人演說,鹹由謝福生翻譯,至12時方散席。
上面這段真實的記載,從一個側面勾畫了虞洽卿對洋人的媚態之情。
話轉回頭。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得到了虞的支援。蔣介石同虞見面後,對虞洽卿簡直恭敬得要下跪。張口虞老,閉口虞老。虞洽卿下臺階,蔣都要親自攙扶。時蔣為北伐軍的總司令,虞洽卿不過是上海商會會長。蔣斷不至於對虞如此恭維,連其身邊人都甚覺奇怪,後來,從張靜江口中,人們才明白了蔣恭維虞的原委。原來,其中有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不過話要扯遠些。
還是在清末的時候,上海望平街的一條弄堂裡,有一家瑞康顏料號,同時兼做錢莊生意。老闆姓郝名福玉。錢莊的生意不太好,郝老闆很是發愁。一天,秋雨綿綿,梧桐葉落。偏這天從開門就沒進來一個顧客,這更增加了郝老闆的愁煩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