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西遊成功學 作者:溫暖寒冬

見過一次類似的情景。而現在卻是21世紀啊!玉皇大帝不由得嘆息道:“歷史在發展,可是道理卻依然那麼相似啊!這樣下去怎麼行?我得想想法子呀!”

因為此事,玉皇大帝憂心不已,每天吃果子都少吃了2斤,著急尋思著法子呢!

二、如來的東土印象

佛家以“德”為上,厚德載物。

東土,是個多災多難的地盤,它是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如來關於東土的分析至今仍然十分精要,深刻而有見地。關於東土災難的描述,如來在西遊取經成功後歡迎唐僧時曾這樣說(原來他是早有準備喲):

“你那東土乃南瞻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尊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小稱,害命殺牲,造成無邊罪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碓搗磨舂之苦,變化獸類。有那許多披毛帶角之形,將身還債,以肉飼人。其永墮阿鼻(地獄),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理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愆。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昧逞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如來接著道,“當初,欲尋個有法力的善信(取經人),涉千山萬水,來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乃至大善事!(唐僧,現在,我要恭喜你功德圓滿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西遊緣起與總結反思(2)

如來關於東土的印象,實際上是吳承恩對中國明末時期的印象。這樣的不良印象,在今天,仍然保留著根深蒂固的現實痕跡,有些地方甚至變本加厲,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國家宏揚文化“軟實力”的今天,我們是否該正視中國優秀文化和傳統精神普遍缺失的現狀,打造真正適用本土國情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呢?

如來的東土印象和玉皇大帝的巡查印象如此雷同,兩人的想法又是驚人相似。真是道德文章,天下歸一啊!

三、西遊大行

《西遊記》中最值得關注的人物是誰?可能大部分讀者都會認為是孫悟空。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就是西遊取經的總策劃——如來佛祖。

在我們的民族心理裡面,那些做具體事情的人,往往最容易贏得人們的尊敬,而那些智力性、方向性的人才卻被忽視,就像人們看孫悟空和如來一樣。筆者並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只是認為:脫離了如來的取經本意,一切都將會斷章取義,不得正解。看官不妨讀完如下小記:

話說如來佛祖修成正果之後,就想著幹一樁大事。普度眾生,解除世人的苦難,最大限度地廣佈教義,這是他畢生最大之宏願。如來籌劃著、盤算著,卻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

一日,四大天王之廣目天王(最善於觀察的天王之一)來報:“世尊啊,您普度眾生,英明偉大,當及早成行。我看這四洲之地,獨有這南瞻部洲(亞洲,主要指東土)人心最為險惡,罪孽深重。常年災害不斷,貪汙受賄,欺詐作惡,啥事都有!”佛祖戚然應聲道:“天王所言極是,和我所聞所見,正是一樣啊。我也正為此事計議呢!”想那如來佛祖畢竟是成功人士,自然知道集思廣益的道理,於是接著對大弟子迦葉說:“迦葉啊,我看我們還得儘早啟動‘普及佛教全球通’計劃,只是這具體事宜和責任事項,卻須大家一致討論透過,多拿主意。請你通知我佛眾弟子、菩薩一併羅漢等,明日午時悉數到這開會。把我的提案以書面的形式通知下去,明天大家一起討論立項。”迦葉即歡快領命而去,吩咐下面的人照辦不提。

第二天正午,陽光普照,菩提樹下,林蔭遮蔽。弟子們早已搭起了臨時會場,一切簡易佈置,幕天席地,真是個清淨之地。與會人士悉數準時到場,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羅漢,三千諸佛,可謂盛況空前。我們看那佛祖,面目安詳,靈光四射,雖高居其位,竟完全不是我們寺廟所見的那般排場和裝束。卻見他:頭戴四季常綠冠,身披蓑衣灰袈裟,腳穿麻繩白草鞋,腰配玉石裝飾帶。真個是返璞歸真,樸素之極,好個佛祖前輩榜樣。記者移動目光,細看與會眾佛,也都素衣簡服,無矯揉造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