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力與適應性。跳出原先的群落,接觸其他群落的資源與智慧,這樣的組織將在可持續創新上遙遙領先。

有趣的實驗

諾華研究基金會基因研究所是跨學科研究的新典範。1999年,研究所在瑞士製藥巨頭的資金支援下成立,依靠整合化學、生物學、自動控制和IT技術,致力於解決複雜的醫學問題。充滿熱情的帶頭人彼得·舒爾茨(PeterSchultz)完美地融合了科學研究工作者和創業家的兩重特性。他曾和人一起創辦過7家新公司,還是加利福尼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化學教授。

成立基因研究所的動因是希望依靠新技術,讓基因實驗室告別一次只能分析一種基因或分子的陳舊做法,同時開展數千次實驗,從而大幅加速發明新藥所需的時間。一般來說,生物技術新創企業的投資人根本沒有耐心,等不及研究團隊逐一嘗試實現這一目的的不同方法。但諾華基金會有著較為長遠的眼光,單獨出資成立了基因研究所,授權舒爾茨招攬既能建立新技術平臺,又能應用它開發新產品的科學家。

第2章 創新生態系統(4)

舒爾茨謙虛地說,基因研究所只不過是“一次有趣的實驗”,是想打通學術界與私人企業的經脈,為基礎和應用研究之間建起橋樑。研究所的部分專案是純探索式的,但它同時也有開發醫療保健應用產品的資源和技術。“我們吸引了許多不害怕闖入新領域、善於從不同領域吸收觀點和資料的人。”舒爾茨說。

諾華基因研究所是一個有趣的混血品種:它是一家獨立的實驗室,既享有探求基礎科學的自由,又掌握著充足的資金,能把發明轉換成產品。因為有著高瞻遠矚的領導層和世界一流的人才,再加上耐心的經濟支援,這個實驗成功了。

直覺式開發

在技術、成本和客戶要求之間判斷合適的取捨,是開發社群的一項關鍵挑戰。實現了恰當平衡的企業,如IntuitiveSurgical,能夠真正大展拳腳。

如今的大多數外科手術都需要在患者身上切開足夠大的口子,好讓醫生把手放入體內施術。腹腔鏡或微創外科治療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大醫學進步,它縮小了切口尺寸,但施術工具使用困難,動作幅度也比不上人手。故此,儘管醫學不斷進步,連摘除整個器官這樣的大手術都可以做得很快,但整個過程仍需要極為精妙的操作。這樣的情形恐怕還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改善這些複雜手術的臨床結果,是矽谷新創企業IntuitiveSurgical的開發目標。該公司推出了一套名為“達芬奇”的自動手術輔助系統。

達芬奇使用一種類似手腕的機械裝置,能像人手一樣活動。醫生坐在大型控制檯前,透過3D顯示觀察患者,同時以精確的手上控制操縱機械臂。裝置內建電腦,確保外科醫生對機械臂的所有動作感到完全自然,從而大幅減少訓練時間。“就跟做普通手術一樣,”公司總裁兼CEO加里·古哈特(GaryGuthart)說,“你看到你想看的,你動起來去拿到它…只不過它改進了微創手術,造福了患者。”我去拜訪公司總部時,古哈特帶我進了示範室,向我演示整個過程是多麼符合直覺。我驚訝地發現,幾分鐘之後我就能操作儀器了。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弗雷德·摩爾(FredMoll)的醫生兼創業家到斯坦福研究院參觀一種電腦輔助手術的模型,該模型是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DARPA)和國立衛生研究院出資贊助的一個專案。摩爾敏銳地預見到了這種技術的潛在影響,於1995年註冊成立IntuitiveSurgical,並聘用了一些原來斯坦福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其中便包括加里·古哈特。

開發“達芬奇”,需要若干不同技術的同時演進。機械臂的設計藍本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處理危險品所用的工具。影片元件和注氣法(將氣體注入體腔的技術)改良於腹腔鏡手術程式。此外公司還對虛擬現實顯示和臨場環境操作投入了研究。高解析度投影和光學裝置的進步,是保證醫生身臨其境…就好像當真站在患者身邊做手術一樣…的關鍵。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公司栽過幾次跟頭。要把3000多種微小元件組裝起來,使之無縫運作,才能讓“達芬奇”動起來。經過檢驗,商業上廣泛使用的內窺鏡無法滿足公司的成像需求,所以它只好自己開發影片技術。把“達芬奇”跟常規手術室結合到一起的最初想法泡湯了。可一旦整套系統交付使用,外科醫生不僅立刻投入它的懷抱,還找出了不少新用法。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