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1 / 4)

小說:混在五代當軍閥 作者:古詩樂

前的帥守有所不同。

漸漸的下面的百姓開始為李昇那堅毅、英武的神態所折服,如果以前的帥守不可信,再信一次這個年輕的將軍又有何不可呢,開始逐步的匯合這軍士們的喊叫聲,歡呼之聲由細細的波浪蕩漾之聲逐步漸漸的擴大到巨浪發出的撞擊之聲,“萬歲!”不知是那個軍士喊了一聲,頓時“萬歲!”之聲震天而起,連綿數里不絕於耳,滄洲城上空孕育出一片豔紅的雲彩……

第100章 休養生息

一切都漸漸的安定下來後,李昇開始正式入主滄洲,先是派人去德州將紫兒和暇兒兩女接了回來,隨之將留在德州的一些兵器及資源悉數運回滄洲,接著派人上奏朝廷自請為滄洲六鎮的節度使,以示臣服,畢竟他李昇名義上還是屬於梁朝的,這一步是必須做的。

青石臺之誓起,滄洲百姓在心底已經接受這位新到英武雄偉的節度使,但殘酷的事實還擺在李昇的面前,那就是吃飯問題,滄洲存糧不過數萬斛,只夠一萬人吃一年,如果要安置更多的流民,這點糧食是遠遠不夠的,怎麼樣首先將糧食問題解決讓李昇頭不由的大了一圈;清晨,李昇召集各司官吏商議內政之事,五代承唐制地方刺史以下設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及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如今李昇滄洲手下人才只幾個內政人才,孫鶴任刺史,張礪任別駕,原有的滄洲官吏李昇悉數交於孫鶴稽核後再酌情利用,其他空缺的只好慢慢來了,畢竟現在還是草創階段;眾人分主次坐罷,李昇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諸位此刻新任,肩上擔子可謂不清,不知各位對今後發展有何好的提議,敬請暢言!”

眾人的目光齊齊投向孫鶴的身上,孫鶴為滄洲元老,顯然眾官吏都望他來開個頭:“咳……”孫鶴老臉微紅清了清嗓子,道:“自開平三年(909)守光困滄洲後。滄洲無戰亂,逐步休養生息已有四年,雖然遠遠沒有恢復到光化元年(898)前的水平,但比之以前強過甚多,如今滄洲境內人口將近二十萬,其中以婦孺居多,如今後不再有大地戰亂的話只需五年的時間就可慢慢恢復!”

“五年?太久了。我們的時間最多隻有二年!”李昇面沉如水,兩年後楊師厚身死。河北三鎮分裂,李存勖趁機全面佔領河北之地,界時沒有楊師厚這顆大樹的支援李昇將又成喪家之犬,留給他時間的已然不多。

眾人一愣,不明白為什麼李昇的最多隻有三年是什麼意思,不由面面相覷:“如果只有三年地話,我等需行非常手段了!”張礪那清亮的聲音在左邊響起;李昇聞之眼中一亮。忙道:“快說來聽聽!”

“三策並行,其一,破原有體制,實行全民軍屯,以青壯男子為單位,由州府實行全面配給,出則為兵,入則為農;其二。廣收流民,身份於州民一致;其三,鼓勵生育,女子滿十三則可出嫁,多生一子,獎糧十鬥。多生兩子,獎糧三十鬥,多生三子賞布帛一匹。”

李昇暗自沉思,張礪口中所說是屯田地加強版,將滄洲六鎮所有的青壯由政府組織起來發放工具和資源來統一耕種,滄洲被兵禍破壞殆盡,所為的統治階級地主已不存在,實施全民軍屯不失為一個短期內解決吃飯問題和穩固根據地的好方法,點了點頭道:“這個方法可行,各位其他有什麼意見!”

“可行!”

“嗯!”

底下一眾官員紛紛交耳議論紛紛。大部分點頭贊同。孫鶴遲疑了一下道:“全民軍屯的話,恐難度頗大!”

“有何難度?”李昇問道。

“其一。如今府庫存谷種太少,耕牛、犁耕等工具俱無;其二全民軍屯勢必將所有良田收歸府州所有,原主則不怠,恐會引起少不少人的抵制!”

李昇沉吟半刻冷冷道:“谷種和耕作工具我來想辦法,軍屯必須實行下去,滄洲經過幾輪的兵禍有地人甚少,軍屯必須實行下去,如有人不從,當即抄家為奴!”

“是,大人!”

見到李昇堅毅地表情眾人皆肅然,李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時間不允許他慢慢發展,而且這只是解決吃飯問題而已,要想在夾縫中生存下去靠的還是靠雄厚的綜合實力:“孫刺史,你再與眾位好好商量下具體該怎麼實施下去,儘快將次策落實下去!”李昇道:“是,大人!”

李昇跨步走出府中,開始在腦中思考起如何解決生產資源的問題,剛才誇海口說這些他來解決,現在想起來還真頭痛,以前些日子積攢的一些財物稍微可以從中原換點,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近跟在身後的王處存湊前輕聲道:“將軍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