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德川家康——第五部 龍爭虎鬥
作者:'日' 山岡莊八 王維幸 譯
內容簡介: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萬言,將日本戰國中後期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
在這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德川家康最終脫穎而出,結束戰國烽煙,開啟三百年太平盛世。
作品展現了德川家康作為亂世終結者和盛世開創者豐滿、曲折、傳奇的一生,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與殺伐、謀略與權術、天道與玄機!它不僅成為商戰兵法、政略寶典、兵家必備,更是不朽的勵志傳奇。
正文
第一章 眾子奪嫡
天正十年六月二十五,羽柴筑前守秀吉在山崎剿滅明智光秀之後,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清洲城。秀吉是年已四十七歲,假若他無非同尋常的體力和意志,在剛剛擊敗光秀的那一剎那,他恐已力竭而倒了。然,秀吉乃一個永不知疲倦之人。他一鼓作氣,陷坂本,降安土,奪長濱,入美濃,透過交涉,使岐阜城織田信長嫡孫三法師及上葛等人也向自己靠攏,最後,方堂皇進入清洲城。
此間,秀吉當然不曾忘記尋出光秀的人頭,架在本能寺的廢墟上示眾。
此乃秀吉的政治手腕,他想借梟首示眾來向世人誇耀自己的卓越武功,令世人知道一個事實:明智光秀的藍色桔梗旗僅僅飄揚了十餘日,就偃下了。對光秀黨羽的打擊更是同時進行,生前和光秀私交甚篤的連歌師裡村紹巴、為光秀擔任特使的吉田兼和等人悉數被搜了出來。但都只是略微引起世人的一些騷動而已,過了不久,就把他們釋放了。
秀吉志在京城,對其他人,他只需威撫並用便已足夠。他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簡化軍紀,鼓勵將士立功;二是懲罰惡行。然後,他馬不停蹄,直指清洲城。
秀吉超常的精力,源自他從不把辛勞作為辛勞來看待,在他的胸中,從來就無“辛勞”之辭。他夜以繼日,每進一步,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也感到莫大的欣慰。這種“辛勞之樂”非但不會令人疲勞,只會磨鍊人的意志,鼓舞人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秀吉彷彿一名無我之人,而他的喜悅便如登高回望之情。在四十七載沉浮中,他深深地體味到了這種“辛勞之樂”的功效,一直將其奉為座右銘。
秀吉為何會軍指清洲?
清洲城本乃信長次子信雄的居城。信雄和三子信孝乃同父異母兄弟,年齡相同。在繼承織田大業之事上,二人形同水火。從性情來看,信孝霸氣十足,信雄則平易近人,但二人實力卻不分伯仲。因此,無論是傾慕信雄的仁人,還是心向信孝的志士,定會立刻聚集到決定繼統織田大業的地方,此處便是織田氏的發祥地——清洲。
因此,清洲就成了秀吉的第二個目標。秀吉在山崎建立了豐功偉業,向天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二十五日體體面面進入清洲城。剛一進城,他就眉頭緊鎖,捂住肚子,“咦,是不是勞累過度,壞了肚子?”他趕緊讓人鋪好被褥,早早地歇息了。
柴田勝家也於二十六結束了北陸的戰事,急匆匆趕到了清洲城。丹羽長秀早就和信孝一起來到了清洲,池田信輝也隨秀吉進了城。若是瀧川一益到達,織田氏家老宿將就到齊了。不巧的是,一益於回軍途中,在武藏神流川遇到了北條氏直的挑戰,故還未能趕回。
“現在乃非常時日,不必再等瀧川了。”柴田勝家道,“大家都是奮力擊敗敵人,匆匆趕來的,聚到一起很是不易。去探問一下羽柴大人,倘無大恙,讓他趕緊來這裡商議大事。”
在家老勝家的提議下,二十七上午巳時四刻左右,關於家督之位及信長遺領分配的大會,在清洲城本城的大廳裡召開了。信雄、信孝及二人的近臣被請離席,只留三個供使喚的和尚在大廳的側席待命。
此日,秀吉顯得神色恍惚,他快步來到大廳,坐在了勝家面前,“急匆匆地趕來,真是難為您了。北陸的情況如何?”
勝家瞥了秀吉一眼故意岔開話題,道:“聽說你正在鬧肚子……你的情況怎樣?”
這一問正中秀吉下懷,他探出身子,道:“當時我正和毛利大軍對峙……沒想到光秀居然謀反弒主。千鈞一髮之際,容不得半點猶豫,我便立刻設計說服了毛利,晝夜兼程趕回京都,方一舉剿滅了光秀老賊,為主公報了仇。”
“……”
“可是,到底上了年紀,經不起勞頓,近日裡常常鬧肚子。”秀吉把剿滅光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