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你們究竟偷了多少先進技術?(2 / 3)

小說:重生軍工子弟 作者:葫蘆村人

不少零部件以及材料,知道具體成分,卻不瞭解製造工藝,這就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跟精力開發生產工藝。

404的技術太薄弱,一直都是靠著挖人或跟其他單位合作來搞,自然進度不大。

中國電子工業技術落後,即使有了先進的晶片,要運用到導彈中,也不是直接裝上晶片組就可以的。

同樣因為電子生產工藝落後,製造出來的很多電子零部件體積都比西方同等效能的大,加上電源等系統,導彈的制導艙,體積幾乎比美國人生產的大13。

這樣一來,按照圖紙生產,就無法達到原本的效能。

想要達到同樣效能,導彈體型就需要放大。

AIM-54不死鳥導彈重達430公斤,體型再放大,重量就重太多了,對於戰機來說,要求就更高。

改進後,射程達不到200公里的攻擊距離,根據計算機分析,最多隻能達到140公里左右,精度差得更多。

對空導彈越重,在高速飛行過程中就越難控制。不僅需要使用更靈敏的控制元件,也需要對氣動特性做出更完善的研究。這些都是中國的弱項。

尤其是在資料鏈的研發中,因為缺乏通訊衛星跟遠端資料傳輸技術,沒有預警機作為指揮平臺,根本沒法進行試驗,只能進行理論研究。

要是蘇聯人提供也是這樣的資料,即使拿到R-27導彈的全套技術,對中方來說都沒任何用處。

蘇聯人沉默了,看著謝凱,一直不願意鬆口。

中方絕對還有底牌。

必須讓對方加大籌碼,才願意把R-27全套完整技術提供給中方,並且提供技術指導。

要不然,蘇聯方面就吃虧,中國的技術提升了,他們卻沒有進步多少。

僅僅從美國那裡搞到一枚導彈,仿製測繪,再把圖紙給蘇聯來換取更先進的技術,誰這麼傻?

米沙維奇夫斯基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開口問謝凱,“謝,你確定你們能提供全套的16位晶片生產技術跟製造工藝裝置?不會只是實驗室條件下的生產技術吧?”

“全套晶片製造技術跟生產工藝,不過工藝比西方要差一些。我們製造出同樣效能的晶片,體積會比西方大五分之一,甚至更多……”

謝凱一點不否認國內晶片製造工藝的缺陷。

晶片體積大一些,對電源的要求也就更大些。

蘇聯就因為落後太多,所以很多東西都是傻大笨。

能提供給蘇聯的,絕對比蘇聯現有的好多了。

“部長先生,請不要懷疑我們的誠意。晶片製造這一塊,雖然工藝要落後一些,不過目前我們國內使用的頂級晶片,全由我們自己生產。以前,跟你們一樣,都是透過走私渠道從國際上去搞這些,現在我們還有跟你們爭搶麼?”謝凱提醒蘇聯人。

西方世界對中國跟蘇聯,在高階晶片供應上,採取的都是相同的嚴格禁運政策。

目前為止,國內的691廠,在晶片製造工藝上有很大進步,32位晶片也獲得了突破,不然謝凱不會提供給蘇聯人生產技術。

“全套生產技術跟生產線。”奧列格提出了條件。

謝凱點了點頭:“不是問題。我們可以提供。雖然工藝不能媲美國際水平,比蘇聯的還是要強很多,別的不敢保證,裝備我們晶片組的機載計算機,蘇27戰機資料處理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甚至兩倍以上,體積也可以降低下來。”

謝凱再次把話題帶回了蘇-27上。

蘇聯人現在最愁的就是如何改進蘇-27的雷達。

就因為資料處理能力不行,就只能整更多的晶片串聯起來,這就對冷卻系統跟電源系統提出更高要求……

於是,蘇-27的機載雷達就超重600公斤了。

即使有晶片生產線,蘇聯還是覺得吃虧。

航電的效能水平提升,並不僅是晶片資料處理能力提升上去,就能升級的。

中距離空空導彈無論是氣動佈局還是發動機,甚至燃料技術,主動制導雷達等技術,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研製出來,成本非常高。

中國人想用晶片技術就換取整個導彈全套生產技術,蘇聯人還是吃虧了。

蘇聯人不願鬆口,談判陷入了僵局。

蘇-27戰機的合作沒問題了,沒有配套的空空導彈,中方也不樂意。

謝凱知道蘇聯人想要更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