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名妓卷 作者:白寒

蘇東坡也搖搖頭,到了王朝雲,她微笑道:“大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捧腹大笑,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

蘇東坡在杭州四年,之後又官遷密州、徐州、湖州,顛沛不已,甚至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無怨無悔。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苦。蘇東坡詩中記述:“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王朝雲甘願與蘇東坡共度患難,布衣荊釵,悉心為蘇東坡調理生活起居,她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作為蘇東坡常食的佐餐妙品,這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元豐六年,王朝雲為蘇東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禮,想起昔日的名躁京華,而今卻“自漸不為人識。”都是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因而感慨系之,而自嘲一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反對新法的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這時的蘇東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得意。說來令人費解,在東坡政途黯淡失意時,與之患難共攜、相濡以沫的王朝雲,此時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官場應酬與居家主事,自然處處以王閏這位續絃夫人為主;夜深人靜時,蘇東坡又不時懷念起死去的結髮妻子王弗,曾有小詞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冷。縱使相逢應不識,坐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乾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然而,只不過風光兩年而已,蘇東坡再度被排擠出京而出任杭州知府。舊地重臨,杭州百姓沿路焚香鳴炮歡迎他們所愛戴的父母官。為了不孚眾望,在王朝雲的枕畔細語中,蘇東坡此次前來,立意要為杭州的百姓做下幾樁有益之事。當時,恰逢江浙大旱之年,杭州一帶饑荒與瘟疫並作,於是,蘇東坡上書朝廷請求減免貢米;同時廣開糧倉、設點施粥,大濟災民;還調遣了大批民間良醫,免費為災民診治疫病;並淘挖深井、引水灌溉,幫助人民度過了大災之年。在任期間,他十分重視整修西湖,取湖中所積葑草、淤泥堆築成堤,以溝通南北;廣種菱角、荷藕於湖中,使葑草不能再生;沿堤遍植芙蓉、楊柳,春秋佳日,花開如錦,綠絛拂堤,人行其上,猶如置身於畫中。這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不但便利了交通,美化了湖景,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湖水的淤塞,保護杭州城不受江潮的肆虐,確實是為杭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的德惠,給這條長堤取名為“蘇公堤”,這裡面其實也包含了賢內助王朝雲的一份心血呢。

此後十年之中,蘇東坡又先後出任穎州和揚州知府,續娶的王夫人已逝。宋哲宗業已親政,用章惇為宰相,又有一批不同政見的大臣遭貶,蘇東坡也在其中,被貶往南蠻之地的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這時他巳經年近花甲了。眼看運勢轉下,難得再有起復之望,身邊眾多的侍兒姬妾都陸續散去,只有王朝雲始終如一,追隨著蘇東坡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到了惠州。對此,東坡深有感嘆,曾作一詩: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絡秀不同老,無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雲雨仙。

此詩有序雲:“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隨予南遷,因讀樂天詩,戲作此贈之。”當初白居易年老體衰時,深受其寵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詩句“春隨樊子一時歸。”王朝雲與樊素同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然相異,朝雲的堅貞相隨、患難與共,怎不令垂暮之年的蘇東坡感激涕零呢!

王朝雲在惠州又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乾兒,因產後失調,身體十分虛弱,終日與藥為伍,總難恢復,於是就皈依佛門,拜比丘尼義衝為師,天天誦經求佛,也不見效。不久便帶著不捨與無奈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臨終前她執著東坡的手意蘊深長地說:“世上一切都為命定,人生就象夢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閃電,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這番話並不只是她皈依佛門後悟出的禪道,其中寓藏著她對蘇東坡無盡的關切和牽掛,生前如此,臨終亦如此。“

朝雲死後,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之中,並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紀念她,這就是開頭那副楹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