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情況下下田做農活,丁雲都要比其他人舒適許多,沒那麼難以忍受。
乾的活自然會比別人多些。
得個拼命三娘名號有啥問題?
而在丁雲完成學業的同時,整個世界大環境依舊還在不斷的變化著,國內的積極宏觀調控和國外的放任不管,更是形成鮮明對比。這倒不是什麼關鍵的地方,關鍵的地方是在於,國外的躺平放任不管政策,直接使得他們國內做的再多,都難以迅速起到什麼良好效果。
因為現在的環境問題根本就不是什麼區域問題,而是整個世界的問題,區域性的改變,對世界的影響真的很小。
譬如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乃至於植樹造林這一點,國內做的一直都挺好的,最近這些年更是加大了很多這方面的支出,但國外呢,一場持續半年以上的森林大火就足以燒掉國內幾十年努力成果,排出的二氧化碳更是不計其數。
這讓人怎麼挽救極端天氣!
那麼多二氧化碳排放出來,不是說就待在他們那邊不動的,最終還是要進入整個世界的環境大迴圈中,到時候全世界的人,都得為他們的不作為買單。
而且隨著夏天溫度越來越高,世界各國發生森林大火的頻率,也在不斷變高,但是除了國內能夠積極應對,就連普通百姓都參與滅火,迅速將森林大火撲滅於萌芽,或者說至少不會使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之外,其他國家都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大火一燒就是幾個月。
每年光森林大火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快能趕上工業化排放的二氧化碳了,更不用說世界損失了那麼多森林,所失去的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的能力了。
總之,世界局面是相當的糟糕。
短短几年時間,全球在溫飽線以下的人口數量就已經從最開始的十幾億飆升到了將近三十億,對此,誰都無可奈何,就連原本一直在往外出口糧食的國家,現在大多數都不得不停止出口了。
除此外各種破壞環境的舉動,大肆捕撈海洋生物之類,也都沒有因為環境惡化而減少,甚至還在變得愈演愈烈。
因為糧食減少得尋找其他替代物。
在下個月就要餓死的情況下,很多人已經顧不上去考慮明年,後年的事情了,所以他們只能繼續竭澤而漁索取。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環境越惡化,就越要去破壞環境和捕撈生物,保證自己不餓死,然後導致環境進一步惡化,原本能享受救助的一些極端貧窮落後國家,已經開始大批次的餓死人,糧食主要靠進口的國家也開始出現了極大的動亂,只有少住幾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目前所受影響相對較低。
國內現在也只是靠庫存在支撐。
不過國內相比較於其他國家,或者說相比較於全世界所有國家還是有一個優勢的,那就是國內早幾年前就已經率先突破了人造澱粉技術,只是技術不算成熟,成本高,消耗的能源較多罷了。
但不管如何,這至少能兜底。
能在能源充足的情況下。
確保不會餓死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