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培育耐寒耐旱,耐高溫低溫的,沒有靈氣的種子。
這需要時間。
畢竟丁雲現在既沒有時間加速的能力,也沒有種子培育空間之類的金手指可以使用,只能讓那些靈米種子一代代的雜交退化,削減其內部蘊含的靈氣。
再加上過程她還得儘量確保產量不會降太低,這無疑進一步加大了難度。
不過不管怎麼說,相比較於還在碰運氣比耐心的其他良種培育機構,至少丁雲已經有了具體的研究方向,接下來只需要多花點時間,已經領先很多了。
然而沒多久,環境又出現了變化。
一是突如其來的世界第一大火山噴發,二是太陽活動在半個月增強三倍。
理論上來講,火山噴發所造就的火山塵埃之類產物,會遮擋太陽光,降低溫度,而太陽活動增強又會提升溫度。
兩者抵消情況會好些。
但實際這兩件事是不能夠抵消的。
這不是倒水加水的問題。
這兩件事造成的後果是,火山噴發區域的十幾個國家大批次植物死亡,環境極度惡化,空氣極度惡化,幾乎不能生存,而此時正處於夏季的那些國家則因為太陽活動增強的原因,開始大旱。
千年難遇的大旱,河流枯竭,通訊設施損壞大半,發電廠癱瘓,一切彷彿又重新回到了幾百年前的大旱局面下。
同時南北極泥炭大面積低溫燃燒。
冰層每天都以肉眼可見速度減少。
新聞已經不報道這些事了,因為報道也沒有用,除了徒增恐慌,毫無其他作用,而國家方面則迫不得已做出新的抉擇,那就是正式啟動末日求生模式。
譬如聚集人口,往核心水源地遷徙匯聚,大規模建設海水淨化產業,暫停一切所有與求生無關的行業發展,集中全國力量,建設地下生存基地等專案。
又譬如減少農學研究資金傾斜。
沒辦法,如今環境一天一變,即便今天研究出了能夠在零上四十度的環境下,正常生長的作物,過幾天溫度又上升到了零上四十三五度,不一樣沒用。
再加上天災頻繁,各地已經不止一次出現,農作物即將收割前出現天災。
所有農作物全毀的事件了。
所以糧食總署只能轉變方針,不再苛求於必須用糧食來餵飽人,而是開始研究代食品加工,水培,地下種植,甚至於人造澱粉之類,並寄希望於在最短時間內製造出科幻小說當中的營養劑。
沒辦法,底線就是一步步打破的。
在毫無其他希望的情況下。
能餓不死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