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早朝結束,百官離開。
早朝上發生的事,很快便在帝都傳開了,普通百姓可能還不怎麼知情,或者說還沒傳到他們耳邊,但沒上朝的那些宗室勳貴,卻沒一會便得到了訊息。
並在私下議論紛紛起來。
有些甚至都摔盆砸碗的發火了。
因為他們不傻,一個個人精很輕鬆就能看出來,今日早朝是一場不見刀槍劍影的爭鬥,而且就目前來看,乾宇帝反倒略佔上風,畢竟他已經成功讓百官和宗室不得不認可,帝女也有繼承權。
這相比較於先前不容餘地的反對。
無疑已經是極大的突破。
接下來的爭議,恐怕就不是帝女有沒有資格繼承帝位,而是有沒有能力繼承帝位了,事情無疑比以前麻煩多了。
也平白多了許多風險波折。
當然了,相比較於普通宗室和勳貴們的私下爭議,最慘的無疑還是秦王。
真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明明啥都沒幹,卻直接被大內禁軍將整個王府包圍住,然後刑部尚書親自帶人來下旨意,讓他們在被大內禁軍團團包圍的情況下自查自糾,證明清白。
能證明得了清白,那自然一切安然無恙,可要是證明不了,那就得勞煩他們全家進一趟天牢,由刑部來查查了。
此時此刻,秦王最後悔的恐怕就是當年想要藉著跟他父帝索取九龍掌這門功法,以其中龍這個字眼,暗示百官勳貴,他父帝中意他做帝太子的小動作。
當年的小動作雖然成功了,可實際卻並沒能給他帶來多大幫助,百官們也沒蠢到以為先帝賜了他一門帶龍字的功法,就中意他做太子,紛紛投靠幫他。
然後這玩意兒還又在幾百年後。
給他再次帶來一大危機。
可奈何形勢如此,秦王一脈也只能趕緊內部查證,找證據,自證清白啥。
而栽贓嫁禍他的主謀寧王,此時的心情也不怎麼好,因為栽贓秦王一脈這事對他而言只是件小事,能成最好,不成功也無所謂,他真正關心的還是帝女的死活,一個死了的帝女才是好帝女。
才是他最需要的帝女。
可如今帝女沒死,對他而言無疑是個噩耗,乾宇帝突然明確支援他女兒登基稱帝,更是噩耗當中的噩耗,可以說今日早朝發生的事就沒讓寧王開心的。
下一秒,他便趕緊進入密室。
並把動手的大太監也叫了進去,斥責他辦事不利,同時讓他仔細回憶動手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有沒有被帝女見到身形,以及又能不能再次動手。
對於帝女沒死這件事,大太監徐泰偉也很迷惑,因為他很清楚記得,自己明明一掌將那個帝女全身經脈,五臟六腑全部拍碎了,並且又檢查了一遍,這才放心離開,理論來講應該神仙難治。
造化聖地遇到這情況都沒轍。
實在弄不明白究竟的情況下,他們只能一致推斷,可能是乾宇帝給了帝女什麼隱秘的保命手段,這才能保住她一條性命,但即便保住了性命,想來也是根基受損,壽元受損,難有什麼成就。
至於那個保命手段,除了保命之外還有沒有其他作用,會不會記錄兇手氣息,他們則是一無所知,也不敢保證。
再加上短期內,他們不可能再次動手成功,所以為了以防萬一,為了防止帝女身上的保命手段有記錄兇手氣息的作用,寧王是立刻要求大太監徐泰偉離開帝都,什麼地方遠就往什麼地方跑。
在這件事沒有徹底平息之前。
就不要回來了。
對此,丁雲透過生死簿空白副本里的記載,那是一清二楚,乾宇帝那邊雖然要慢些,但也大概在這時候查到了羽太妃舊宮那邊一個老太監在昨日去世。
並且在派人檢查了一下屍體後。
立刻便知道那老太監有問題。
理由很簡單,開棺驗屍之後的驗屍結果雖然表明那具屍體確實是太監,但是他的骨齡只有九十三歲,而那個老太監可是跟羽太妃一起進宮的,進宮後過了八十年,他乾宇帝才繼位,而如今他也已經順利繼位兩百餘年了,所以理論上來講,那太監少說也應該三百歲了。
只有大宗師才能享壽三百。
其上天人五百年,武聖一千年。
那具屍體不論是骨齡還是修為,都與應該去世的那個大太監不符,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一個本該骨齡三百年,至少大宗師以上境界的人,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變成個只有骨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