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造船廠裡,其實就有荷蘭工匠鑄造的6磅和12磅陸軍炮,以及24磅的海軍艦炮。
遺憾的是,為了迷惑住老皇帝,柱強忍著貪功之心,硬是沒敢申請調撥過來。
平了三藩,收了臺灣後,準噶爾人的炮不行,老皇帝便固執的認為,天朝再裝備重炮,完全沒有意義了。
如今畢竟是清初時期,朝裡的重臣之中,並不全是酒囊飯袋。
只是,對於老皇帝的堅持用子母炮,而棄用重炮。幾十年的積威之下,大家都不敢進諫罷了。
實際上,歷朝歷代,都是外無強敵之後,內部就鬆懈了軍備。
馬放南山,崇文抑武,也就成了常態。
就算是秦始皇,在收了九州之兵後,也是大意了。
兩宋就更不必提了。澶淵之盟,宋遼議和之後,大宋的君臣們,文恬武嬉,鬧的國破家亡。
明朝的文臣,就更猖狂了,連鄭和造寶船的技術圖紙,都敢一把火燒成了灰盡,居然還屁事沒有。
老皇帝在位的時間太久了,他只要固執的認為,重炮無用了,誰都不敢說真話。
這就和漢武帝,搞得民間十室八空了,也要打匈奴,卻無人敢說真話,如出一轍!
自古以來,逆著皇帝的心思,說真話的人,甚至是頂牛的臣子,大多沒有好下場!
客觀規律表明了,皇帝在位的時間越久,晚年越容易腦袋發昏。
實話說,老皇帝想享樂了,柱就去幫著搞銀子。
老皇帝想打擊老八了,柱就幫著拍磚。
老皇帝想開疆拓土了,柱就掛帥出征,馬踏準噶爾大草原。
仔細一看,只要是老皇帝想幹的大事,幾乎處處都有柱賣力的身影。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柱太討人喜歡了,活該他受寵!
八旗火器營的人,看起來訓練有素,實際上,已經很久沒有參與過實戰了。
短短的前推一百米,竟然七手八腳的弄翻了十幾門炮。
嗨,還沒開戰呢,自己就有不小的損失。
好在,老皇帝格外的重視準噶爾人,給了柱一半的火炮,足夠京城的八旗子弟們,可勁兒的去造了。
子母炮的優點,就是炮輕、方便移動,裝填迅速。缺點也很明顯,威力不足,射程僅為四百米左右。
在大清的重臣之中,就沒有人比柱更瞭解重炮的優缺點了。
重炮的威力大,射程遠,優點很明顯。但是,架退炮的後座力極大。
尤其是12磅以上的重炮,每打一發,就要回退一段距離。這就需要許多人手,將其推回原位,洗膛後,再裝填發射。
所以,柱的前進命令,下達的非常及時。
大清這邊的炮群,剛剛推進到了指定位置,準噶爾人的第二發炮彈,才呼嘯著,再次砸進了八旗兵們的陣營裡。
火紅的鐵彈丸,在八旗兵的步甲方陣之中,肆意的彈跳,滾動,所過之處,血肉橫飛。
“啊……”有名斷了胳膊的八旗兵,疼得滿地打滾,悽慘的叫道,“痛啊,痛死我了,殺了我吧。”
就在柱的身後,八旗步甲的隊伍裡,一片大亂。
對於身後的動靜,柱充耳不聞,他只是冷冷的下令,“來人,去告訴火器營的噶實,若是五十個呼吸以內,我沒有聽見密集的炮聲,就砍下他的腦袋當夜壺。”
“嗻。”
傳令官接令後,撥馬就走,風馳電掣的衝向了火器營那邊。
火器營的參領噶實,接了命令後,絲毫也不敢怠慢。只因,柱的威脅,絕對不是開玩笑的。
戰馬上的牛泰,手裡恰好捧著御賜的白虹刀。
不客氣的說,以柱安遠大將軍的身份,對於二品及以下的武將們,憑白虹刀,皆可先斬後奏!
一將功成萬骨枯!
心慈手軟,就別掌兵了,乾脆回家混吃等死算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同理,重罰之下,亦有勇夫。
就在牛泰數到三十下之時,“轟轟轟……”一百餘門子母炮,準時發出了怒吼聲。
大清的子母炮,特點異常鮮明,一般都是一門母炮,五門子炮。
所謂子炮,也就是提前裝填好了的火藥倉。
發炮完畢後,只需要把舊火藥倉提出來,往炮膛內塞進新火藥倉即可。
可想而知,射擊的速度,快得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