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佟家小住了三天之後,佟娘娘和秀雲灑淚而別。
這一別,秀雲和李四兒倒是還有機會再相見。但是,柱的兒子們,恐怕難有再見之日了。
送走了佟娘娘之後,柱回暢春園裡當差。
這天,老皇帝用罷了早膳後,就把柱找了去。
柱進門的時候,赫然發現,內閣大學士們居然都在。
如今的內閣大學士,一共五位,即:文華殿大學士嵩祝和蕭永藻,武英殿大學士馬齊和王頊齡,以及文淵閣大學士王掞。
這五位老中堂,再加上內相之首的柱,恰好組成了整個大清朝陣容最豪華的決策班底。
別人倒也罷了,已是79歲高齡的王頊齡,居然也坐在老皇帝的身旁,確實大出柱的意料之外。
老皇帝晚年,最信任的漢臣,必是張廷。
但是,老皇帝最尊重的漢臣,肯定是王頊齡。
有趣的是,康熙十五年就中了進士的王頊齡,科名恰好比柱早了三十年。
柱行了大禮後,很知趣的站到了老中堂們的身後。
沒辦法,老中堂裡邊,最年輕的嵩祝,也有65歲了。
而柱呢,才三十一歲,年輕的令人感到恐懼和害怕。
柱只要站在這裡,哪怕一言不發,也在無形之中襯托了一個鐵的事實:老中堂們,距離入土之日,為時不遠矣。
四位年紀頗大的老中堂,都被賜了座。嵩祝和柱,吃了年齡的大虧,只能乖乖的站著。
柱正值風華正茂之時,身體異常健壯,站多久都不怕。
然而,已經六十多歲的嵩祝,就有些吃力了呀。
大家都到齊了之後,盤腿而坐的老皇帝,澹澹的問:“老十四回京的典儀,籌備得怎麼樣了?”
老十四的回京敘職,絕對是康熙駕崩前的頭等大事。
客觀的說,老十四的這次回來,直接決定了,誰是儲君的大問題。
弘皙、老四和老十四,這三個人之中,老皇帝究竟選中了誰,也該揭開底牌了呀!
由於老皇帝的高度重視,主持老十四回京典儀的不是旁人,正是首席滿洲大學士嵩祝。
嵩祝隨即哈著腰,詳細的稟報了整個籌備的過程。
老皇帝一直默默的傾聽,並未表態。
柱卻敏銳的察覺到,老皇帝並不滿意嵩祝的常規安排。
嵩祝再厲害,也是人臣,他怎敢逾越森嚴的禮制呢?
但是,老皇帝手裡的佛珠,越轉越快,間接說明了,他的心情不太好。
在場的都是位高德韶的老中堂,壓根就輪不到柱多嘴多舌。
柱心裡非常有數,老皇帝明知道他和老十四很不對付,卻把他也找了來。
這就說明,老皇帝恐怕已經認準了,老十四就是儲君啊。
都說聖心難測。但是,柱長期揣摩康麻子的心思,日積月累之下,早有獨門心得。
果然不出所料,等嵩祝奏報完畢後,老皇帝點了柱的名。
“柱,這裡就數你最年輕,腿腳也很利索,你就協助嵩祝一起辦差吧?”
老皇帝完全沒和柱商量的意思,徑直吩咐了下來。
“嗻。”
柱十分順從的答應了下來。
這年頭,重臣們對付老皇帝的法子,可謂是五花八門,各有絕招。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對於不可能辦成的差事,歸根到底就十二個字:欺上瞞下,陽奉陰違,以拖待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皇權社會必然的選擇!
不管差事最終辦成了啥樣,柱的接旨態度,可謂是異常之端正,令人無可挑剔。
嵩祝是怎麼想的,柱懶得去管。
不過,老皇帝明顯老了,記性也大不如從前了。
帝國最高等級的重臣們,都在現場,老皇帝卻東扯西拉的開始講古。
“當年啊,朕擒鰲拜之時,可真的是懸之又懸吶……”
“朱成功終究是個目光短淺之徒,他頓兵於金陵城下,長達數月之久,卻忘了切斷江南的漕運……”
“索額圖是我大清的第一罪人……”
老皇帝想到那裡,就說到那裡,渾然忘記了,眼下召開的是帝國決策會議。
“哦,你們都用過早膳了吧?”
老皇帝冷不丁的問大家。
這時,最年長的王頊齡,掙扎了好幾次,想站起來,卻始終站不起來,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