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後,武衛營初步成軍。
康熙命廣州將軍,從澳門採買的第二批燧發槍及火藥桶,也到了京城。
這個時代,不管是英國、法國還是荷蘭,都沒有使用制式燧發槍的概念。
所以,走私槍支旳洋商們,販賣過來的槍支,五花八門。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柱眼前的兩批,共九百多支燧發槍,就足有七種不同的型號,且長短不一。
根據實際的測試,這些槍的有效射程都短得可憐,基本都在一百二十尺到一百六十尺之間,也就是40米到53米之間。
但是,活人還能給尿憋死了不成?
按照柱的要求,同一個哨使用同一種槍,同一種彈,以及同一種火藥。
既然射程長短不一,柱就把射程最遠的槍,交給最優秀的戰士,排在最前頭,讓他們率先發射。
同理,射程最短的槍,就擺到了第三排。
按照柱的設想,敵人若是衝鋒過來,就三段輪擊。
敵人若是原地不動,就一直是第一排的戰士發射,免得白白的浪費了槍管的壽命和火藥。
只是,由於訓練的太狠了,第一批採購來的槍,基本上都廢了。實際可以用的槍,僅為五百多支而已。
不過,也夠用了。
柱手下的戰兵,加上養育兵,總共也才四百五十多人。
由於,養育兵不許常規性的配槍,柱也就採取了變通的措施。
畢竟,只要肯動腦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等養育兵射擊訓練完畢後,就收了槍,發給大清綠營的制式紅纓槍和腰刀。
等離開了京城,到了廣闊的黑龍江大平原上,還不是柱說了算?
武衛營的戰士們,在柱的督練之下,已經初步成形,剩下的就是實戰的檢驗了。
但是,火器營那邊,炮甲們的問題,就很大了。
按照規矩,火器營的炮甲們也是三日一小練,五日一大練。
這個倒也罷了。
關鍵是,這些炮甲,只擅長操子母炮,而不太熟悉紅衣大炮。
比利時人南懷仁設計過三種型號的大炮,分別是:輕型的神威將軍炮,中型的神功將軍炮,重型的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其中,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型,屬於要塞式重炮,重達三千六百斤至七千斤,長九尺七寸五分至一丈二尺,膛口自三寸八分至四寸九分,用鐵彈十斤至二十斤,火藥五斤至十斤,鐵軸炮車均全。
其中,神功將軍炮和永固大將軍炮都太重了,不方便運輸。
平臺灣之後,直到康熙親征準噶爾的時候,大清的軍隊一直用的是子母炮,而不是異常沉重的紅衣大炮。
柱預備帶去黑龍江的火炮,便是中型的神功將軍炮。此炮,用木製炮車裝載,炮重二千二百多斤,炮身長八尺,口徑為三分之一尺,每次發射裝填四斤黑火藥,炮彈重八斤。
可問題是,火器營管炮副參領鄂敏的手下,都沒有玩過這三種紅衣大炮。
練習的時候,由於沒有安全意識,當場炸死十幾個炮甲。
康熙被驚動後,就找了柱去,問他有何高見?
柱對付康熙的招術,並不複雜。撈錢的事,他是最專業的能吏,必須掌握主動權。
軍事上的事,康熙不問,柱絕不吱聲。
現在,既然康熙問了,柱因為利益相關,必須說話,就一本正經的說:“以臣之見,完全可以實驗出合適的火藥量,用牛皮紙包住火藥和彈丸。發射的時候,清洗過炮膛之後,撕開牛皮紙,就可以將彈丸和火藥填進炮膛裡,點火發射即可。”
“怎麼防備炸膛傷人呢?”
康熙又問柱。
柱笑了笑,說:“裝藥之後,找根三丈長的火把,找個阿哈去點火,也就是了。”
康熙一聽,大為滿意,當即命魏珠去傳旨給鄂敏,就照此辦理。
趁康熙高興之時,柱順勢提了個小小的要求。
“老爺子,我的手下,還需要可靠的精通羅剎語的通譯,懇請派遣羅剎佐領的手下人給我。”
雅克薩之戰後,大部分羅剎人都撤去了尼布楚,但是,也有一百多人投降了大清。
當時,康熙不僅沒有殺掉這些人,反而將他們抬為鑲黃旗滿州,隸屬於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也就是常說的羅剎佐領。
區區小事爾,康熙自無不允之理,就派了十個羅剎佐領下的羅剎人,給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