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從埋葬大清開始
李原回到汴京城中快十天了,朝廷對於他後續的安排還沒個結果,既沒有就雅州功勞做出封賞,也沒有召喚他去述職,他的雅州兵馬副總管也沒有撤銷,但也沒人催他去上任,彷彿有關部門都將其遺忘了似的。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當然是皇上態度不明,有傳言將要招李原為駙馬都尉,這就是要賜給富貴,將其榮養成富貴閒人,權柄官職的之類的,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大發展,頂多封賞一個爵位,任命一個清閒的散職而已。
但或許是李鳳鳴還沒回京,李原這邊也還沒表態,所以皇帝雖然有此心思,卻也沒有急著表露,還得雙方有個默契,甚至娶哪位公主,李原也有一定的選擇資格。
此番皇帝想下嫁公主,其目的是要限制他們家的發展,可不是真的有什麼恩賜,這本來就有點強迫的嫌疑,為了緩和一下,他自然不會逼迫太甚,至少也要儘量考慮李原一家的意見,否則若是李原怨氣太大,來個拒不奉詔,那就是撕破臉皮,如此背離了限制的本意,而是結怨結仇了,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這個世界乃是個人偉力非常強大的神魔世界,文武百官並不是皇帝生殺予奪的豚犬,尤其是像李鳳鳴這樣本身武功深不可測,在朝中有白時中支援背景雄厚,在儒門中也有極大根基和聲望的人,是有資格和皇帝討價還價的。
這一點可不是高俅、童貫這樣的人能比的,高俅等人是倖進之臣,從始至終都沒得到過士人的認可,一直被排斥在外,擁有的一切權勢,全都來自於皇帝的信任,若失去皇帝的支援,他們立刻就被打回原形,什麼也不是了。
所以他們才會處處對皇帝言聽計從、百般逢迎討好,所有事情都順著皇帝的心思來,從來不會有任何忤逆和勸諫,哪怕禍國殃民也在所不惜。
正因為李鳳鳴在儒門之中擁有深厚的根基,本身才能修為更是無法揣測,皇帝才如此忌憚他,此番想要打壓李原,也是束手束腳,顧慮多多,相比心中也很憋屈。
李原心中明鏡似的,朝廷對自己模糊處理,真正結結果大概要等到李鳳鳴回來後,彼此達成共識,才會真正確定下來。
所以他也不著急,這段時間在汴京城中倒是見識不少大人物,什麼童貫、蔡京、鄭居中、楊戩、梁師成等,或遠或近都照過面,這些人對他看起來都還算客氣,就連蔡京都沒有露出絲毫恨意,彷彿之前彼此的仇恨都從不存在一樣。
李原見到這些大趙中樞權勢最大的一批人,心中也沒什麼感覺,不卑不亢,既沒有受寵若驚,也沒有輕狂小覷,倒是令眾人高看一眼。
他們卻不知道,李原連皇帝都做了好幾世,麾下更是不乏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如今早就見怪不怪了,哪裡會被一幫奸臣官宦唬住?
倒是一直想見識的金門羽客——國師林靈素,因太過神秘而沒有見到,此人時常閉關,除了皇帝之外,其別的人還真不容易見到。
對於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道士,李原是很感興趣的。
此人本是蘇東坡書童,和高俅一樣的出身,但機緣巧合得了雷法真傳,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以一介奴僕之身並開宗立派,建立神霄道,成為道門中和正一道張天師、全真道當代掌教陳楠齊名的三大巨擘。
這絕對是當代最勵志的傳奇,甚至古往今來身份躍遷之大,也是極為罕見的,而且此人身為國師,極受皇帝寵信,是真正能影響國策的幾個大佬之一。
此人和高俅雖然一樣的出身,都是蘇東波的書童,但兩者幾乎不可同日而語,高俅只是個倖進之臣,本身沒有太大能耐,然而林靈素卻是偉力歸於自身的強者,這樣的人,在整個道教史上,都有一席之地,任何人不敢小覷。
李原對其人自然很有興趣,善使雷法的道士,他見過最厲害的就是喬道清,但喬道清和林靈素比起來,還是差了不止一個段位,甚至連傳言中他從求師的二仙山羅真人,都無法和林靈素相提並論。
可惜李原一個小輩,在真正大佬眼中也只是個小人物,人家堂堂國師,自然也不會專門出來見他。
“嗯,暫時沒有什麼大事纏身,茂德帝姬不知何故,居然也沒有動靜,我在汴京城住著也是無趣,不如出去走一走。”
左右無事,李原忽然產生出去闖蕩江湖的念頭,在汴京城中,他李大公子的名頭已經極為響亮了,自從在太白樓一招擊敗歐陽康後,名聲更是火箭般躥升,時至今日,他絕世天才的名頭再也沒有任何人敢質疑。
但隨即到來的就是各種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