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開始認識到男女都一樣
透過李大福家這件事,李村的人們也開始真正認識到男女都一樣的道理。之前,他們雖然聽王思茹說過一些相關的話,但並沒有真正放在心上。而現在,看到李大發“出嫁”後依然贍養母親,他們也覺得李大發本來是兒子,應該養父母的。
如今,政府出面協調,竟能讓李大福那兩個已出嫁的女兒與他兒子一同平攤撫養費。不僅如此,家裡父母辛苦掙下的財產——那棟房子,姐弟四人皆有份。若要拆除或變賣,必須經過四姐弟共同協商並達成一致。至於田地,尚未調整出去的部分,也歸各自所有。想自己耕種便自行耕種,若不願耕種,可自行處理。可以指定給某人耕種,也可以租出去。
在過去,李村也有子女不願撫養父母的情況。多數原因是父母年輕時與某個兒子共同生活,待到年老,若該兒子不願贍養,其他兒子便也心有不甘。他們認為,父母在能勞動時都為你幹活,如今不能勞動了,你不贍養,卻要我來養,這在道理上說不通。為此,常常引發爭吵,最終只得由村長出面調解。有時,甚至還會根據父母為哪個子女幹活多寡來計算撫養費。無論事情解決得是否圓滿,總歸是能得到解決。
這次的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李國慶要求李大福的兩個女兒也支付撫養費。李國慶甚至叫李大福去法庭告狀。這一舉動,給李村那些對法律一無所知的人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這件事在李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觀念和行為。一些原本重男輕女的家庭,意識到女兒也是有贍養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的後,也開始逐漸改變對女兒的態度,更加註重培養和關愛女兒。
一直以來,李村的人們都堅信父母應該由兒子來贍養,畢竟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在他們眼中,女兒除了是個賠錢貨,除了白白讓父母養育一二十年之外,毫無用處可言。因此,李村的人們普遍輕視女兒,不僅不讓她們讀書,還在她們年紀尚小的時候就讓她們下田勞作,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少些損失。
偶爾有那麼幾戶人家對女兒疼愛有加,也不過是在女兒出嫁時多給些嫁妝罷了。而那些沒有兒子的家庭呢?按照村規,就算是讓侄兒耕種他們的田地,給他們提供糧食,也絕不讓自家的女兒回來“霸佔”村裡的田地。
在李村人的心目中,那一點點田地,比生命還要重要得多。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紛紛踏上異鄉打工之路,村莊裡只剩下老人與孩子相依為伴。對於那些擁有大量田地的家庭來說,這些土地反倒成為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選擇僱傭他人耕種,那麼各種雜費加起來,購買大米反而更為經濟實惠。更糟糕的是,即使願意支付工錢,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勞動力前來幫忙種地。
若是任由田地荒蕪,又會感到痛心疾首。以李大柱一家為例,儘管去年僱人種植,但最終計算下來,大米的成本竟然高於市場價格,實在得不償失。於是,趁著過年期間李大柱一家人返鄉團聚的時候,經過商議後決定聽從王思茹的建議,將田地出租給他人種植,並收取穀子作為租金,這樣既省心又省力。
隨著兩臺嶄新的蘆笛牌黑白電視機進入李村,李村的夜晚變得不再那麼擁擠。過去,只有李大興和李國慶兩家擁有電視的時候,由於人數過多,堂屋常常無法容納所有觀眾,於是他們索性把電視搬到堂屋門口播放,讓人們坐在院子裡觀看,那場面如同觀看露天電影般熱鬧非凡。
現在,這兩臺電視分別屬於趙嚮明家和李大興的三哥家。雖然周映紅家早就有了電視,大家卻不敢去周映紅家看電視,但對於到趙嚮明家和李大興的三哥家觀看卻是樂此不疲。大家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討論著要不要明年自家也買臺電視,這樣就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想看就看了。
然而,李大強內心依舊搖擺不定。一方面,他想要購買電視;另一方面,他看到弟弟的婚事已經敲定,但卻沒聽到弟弟提及擺酒席的事情,心裡不禁犯嘀咕:難道弟弟不想擺酒席?擔心一旦自己表現得過於富有,弟弟擺酒席時會找他要錢,最後決定還是過完年看看情況再說。
自從他懷疑老母親悄悄塞錢給弟弟後,李大強心中的不滿愈發強烈。他覺得自己作為家中的一家之主,理應掌握經濟大權,而母親卻揹著他給弟弟塞錢,這讓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雖然他明白母親為弟弟成家提供經濟支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他認為在這個家裡,一切大小事務都應該經過他這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