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和卓越的武藝,當年在當陽長坂坡他勇救阿斗,如今又在江面上孤身奪阿斗,其英勇世間無雙。
“長坂橋邊怒氣騰,一聲虎嘯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傳萬載名。”此詩稱讚張飛,將他在長坂橋喝退曹軍的勇猛與此次江上協助趙雲奪回阿斗的功績相提並論,認為他的英名應在青史上流傳萬載。
典故:
趙雲截江奪阿斗:這一事件成為三國故事中的經典情節,凸顯了趙雲的忠勇和果敢,也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在京劇、評書等藝術形式中經常被演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孫權遺書退老瞞: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再次攻打東吳,孫權巧妙地利用一封信讓曹操退兵,這一情節展示了孫權的智謀和對曹操心理的把握,也成為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二、《從周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61 回》
《三國演義》第 61 回“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可謂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的經典篇章。透過周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一回中所蘊含的人性、權謀以及歷史的必然。
(一)趙雲:忠義與智勇的化身
趙雲,這位蜀漢的虎將,在本回中展現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忠義與智勇。他得知孫夫人要帶走阿斗後,毫不猶豫地沿江追趕,不顧危險跳入大船,與東吳眾人展開激烈搏鬥。這種為了主公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的精神,正是周哲學中所強調的“忠”的體現。
在與孫夫人的理論中,趙雲堅定地維護著劉備的利益,他的言辭堅定而有力,體現了他的原則性和對正義的堅守。同時,他在船上與東吳眾人的戰鬥中,充分展現了他的高超武藝和智謀,他善於利用環境和時機,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這種智勇雙全的表現,也是周哲學所推崇的“智”的體現。
趙雲的行為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基於他對劉備的忠誠和對蜀漢事業的堅定信念。他深知阿斗對於劉備的重要性,也明白一旦阿斗落入東吳之手,將會給蜀漢帶來巨大的危機。這種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預見性,使得他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展現出了他的卓越智慧。
(二)孫夫人:親情與權謀的糾葛
孫夫人,作為劉備的妻子,在本回中陷入了親情與權謀的糾葛之中。她被孫權以國太病危為由騙回東吳,心中雖有愧疚,但仍執意要帶阿斗走。這種行為既體現了她對母親的孝順,也反映了她對東吳利益的考慮。
從周哲學的角度來看,孫夫人的行為是人性的真實寫照。她在親情與利益之間徘徊,難以做出抉擇。她一方面愛著劉備和阿斗,另一方面又受到東吳的壓力和影響。這種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使得她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
然而,孫夫人的行為也反映了她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她被東吳的權謀所利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蜀漢帶來的嚴重後果。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政治局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不能被一時的情感所左右。
(三)孫權:權謀與野心的展現
孫權,這位東吳的君主,在本回中充分展現了他的權謀與野心。他為了奪回荊州,不惜設計騙回孫夫人和阿斗,試圖以此為契機謀取蜀漢的利益。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正是周哲學中所批判的“惡”的體現。
孫權的行為並非孤立的,而是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各方勢力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爭鬥,孫權也不例外。他需要透過各種手段來維護東吳的利益和地位,這就使得他不得不採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然而,孫權的野心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他的行為引起了蜀漢和東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張。這種局面對於東吳的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也反映了他在政治謀略上的侷限性。
(四)曹操:強者的無奈與智慧
曹操,這位三國時期的霸主,在本回中也有著重要的表現。他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攻打東吳,展現了他的強大實力和決心。然而,面對東吳的頑強抵抗和連綿春雨,他不得不考慮撤軍。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的遺書成為了曹操撤軍的一個藉口。曹操明白,繼續攻打東吳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而撤軍則可以儲存實力,等待更好的時機。這種審時度勢的智慧,正是周哲學所讚賞的。
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