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水滸傳》這部經典作品的魅力,也可以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啟示。
二、《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江湖險惡與生存之道:
黑店現象的揭示:文字中詳細描寫了孫二孃所開的十字坡酒店,表面上是普通酒館,實際卻是做人肉買賣的黑店。這反映出當時社會秩序的混亂,江湖中充滿著各種危險與欺詐。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孫二孃夫婦選擇開黑店,也是一種在亂世中求生存的方式,儘管這種方式是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但從側面體現出他們在艱難環境中的掙扎。
人物的警惕與應對:武松作為行走江湖之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警惕性。他能看出十字坡酒店的異樣,沒有喝下孫二孃下了蒙汗藥的酒,並且巧妙地應對孫二孃的暗算。這體現出在江湖險惡的環境中,只有具備足夠的智慧和警惕性,才能保全自己。同時,也暗示了在混亂的社會中,人們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才能在艱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2. 俠義精神的延續與拓展:
武松的俠義之舉:武松在本回之前為兄報仇,殺死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展現出了他的重情重義、快意恩仇。在十字坡遇到孫二孃夫婦後,儘管孫二孃想要謀害他,但當誤會解除後,武松並沒有計較,反而與張青、孫二孃夫婦結為好友。這體現了武松的俠義胸懷,他不會濫殺無辜,對於有一定江湖義氣的人,能夠以義相待。這種行為進一步豐富了武松的人物形象,也體現了俠義精神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
張青的江湖規矩:張青向武松講述了他們開黑店的一些規矩,如“三不殺”,即雲遊僧道、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犯罪流配的人不殺。這雖然是一種在黑店背景下的所謂“規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張青心中仍有一定的善惡標準和江湖道義。這種江湖規矩的存在,反映出即使是在混亂的江湖環境中,人們內心深處仍然保留著對正義和道德的追求,俠義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響著人們的行為。
3. 對人性的複雜刻畫:
孫二孃的形象:孫二孃被稱為“母夜叉”,她心狠手辣,開黑店做人肉買賣,毫不留情地謀害過往客人。但她也有豪爽、直率的一面,當與武松相識後,對武松表現出了一定的敬佩和友好。這種複雜的性格特點,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在惡劣的環境下,人的本性可能會被扭曲,但同時也會保留一些原始的性格特質。
武松的轉變:武松經歷了哥哥被害、為兄報仇、被髮配等一系列事件後,心態和行為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十字坡與孫二孃夫婦的相遇中,他不再是單純的復仇者形象,而是展現出了更加成熟、穩重的一面。他能夠冷靜地應對各種情況,並且在處理與孫二孃夫婦的關係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寬容和大度。這反映出一個人在經歷了苦難和挫折後,會逐漸成長和改變,人性也會在不同的經歷中不斷地被塑造和展現。
4. 對社會黑暗的批判:
法制的缺失:故事中,孫二孃夫婦的黑店行為長期存在,卻沒有受到官府的制裁,這凸顯了當時社會法制的缺失。官府無法有效地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得一些不法之徒能夠逍遙法外。這種法制的不健全,是社會黑暗的重要表現,也是導致人民生活困苦、社會動盪不安的重要原因。
生存的艱難:無論是武松的遭遇,還是孫二孃夫婦的生存方式,都反映出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人們在官府的壓迫、惡霸的欺凌以及生活的困苦下,不得不採取一些極端的行為來謀求生存。這表達了作者對社會黑暗、人民苦難的深刻同情,以及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批判和不滿。
三、《水滸傳》第二十七回中的經典詩句如下:
1. “平生作善天加福,若是剛強受禍殃。舌為柔和終不損,齒因堅硬必遭傷。杏桃秋到多零落,松柏冬深愈翠蒼。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
詩句解析:這幾句詩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道德勸誡意味。前四句透過“舌柔不損、齒硬遭傷”“杏桃秋落、松柏冬翠”等對比,強調了柔和、謙遜的品質能使人受益,而過於剛強、堅硬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禍,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的“以柔克剛”“謙受益,滿招損”等觀念相契合。後兩句“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則明確表達了善惡有報的思想,無論作惡之人如何逃避,最終都無法逃脫應有的懲罰,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