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水滸風雲七十回,乾坤妙理蘊精微(2 / 4)

而被張清飛石擊中的英雄們,則代表著坤卦的柔順與包容。坤卦以地為象,大地承載萬物,默默承受一切。這些英雄們在遭受飛石打擊時,雖然受傷受挫,但他們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與信念,體現了坤卦的堅韌與忍耐。

然而,宋江的“棄糧擒壯士”則展現了一種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棄糧,看似是一種放棄與退讓,但實際上是一種策略與手段。這體現了坤卦的柔順與順應,透過放棄表面的利益,來達到更深層次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宋江以其智慧與謀略,洞察了局勢的變化,把握了時機。他明白,與張清硬拼並非上策,而是透過棄糧這種看似示弱的方式,誘使張清上鉤,最終將其擒獲。這正是乾坤之道的巧妙運用,以坤之柔應乾之剛,以退為進,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這一回也反映了周易中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張清的飛石絕技,原本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在宋江的智慧面前,卻被轉化為了劣勢。而宋江的棄糧之舉,看似是一種退讓,卻最終轉化為了勝利。這種陰陽的轉化,在故事中不斷上演,展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與變化。

此外,在這一回中,還可以看到周易中“時”與“位”的重要性。張清在合適的時機展現了自己的飛石絕技,佔據了優勢地位;而宋江則在恰當的“時”與“位”採取了行動,實現了局勢的逆轉。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把握時機,根據自身所處的位置,做出恰當的選擇與行動。

總的來說,《水滸傳》第 70 回透過“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這一情節,深刻地體現了周易哲學的精髓。它讓我們看到了乾坤之道的相互作用、陰陽的轉化、時機與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為我們理解人生的起伏與變化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周易的哲學視角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滸傳》中人物的命運與選擇,以及故事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與人生觀。這一回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與世間的變幻,讓我們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也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機遇。

三、《水滸傳》第 70 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經典原文片段如下:

1. 對張清及其副將的描述:

張清出場形象:“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錦衣繡襖,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側坐,青驄玉勒馬輕迎。葵花寶鐙,振響熟銅鈴。倒拖雉尾,飛走四蹄輕。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朱纓。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歸空。東昌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龔旺形象:“手執標槍慣飛舞,蓋世英雄誠未睹。斑爛錦體獸吞頭,龔旺名為花項虎。”

丁得孫形象:“虎騎奔波出陣門,雙腮連項露疤痕。到處人稱中箭虎,手搦飛叉丁得孫。”

2. 交戰場景描寫:

徐寧與張清交戰:“徐寧飛馬直取張清,兩馬相交,雙槍並舉。鬥不到五合,張清便走,徐寧去趕。張清把左手虛提長槍,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覷得徐寧面門較近,只一石子,可憐悍勇徐寧,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馬。龔旺、丁得孫便來捉人。宋江陣上人多,早有呂方、郭盛,兩騎馬,兩枝戟,救回本陣。宋江等大驚,盡皆失色。”

燕順與張清交戰:“燕順接住張清,鬥無數合,遮攔不住,撥回馬便走。張清望後趕來,手取石子,看燕順後心一擲,打在鏜甲護鏡上,錚然有聲,伏鞍而走。”

韓滔與張清交戰:“韓滔要在宋江面前顯能,抖擻精神,大戰張清。不到十合,張清便走。韓滔疑他飛石打來,不去追趕。張清回頭不見趕來,翻身勒馬便轉。韓滔卻待挺槊來迎,被張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韓滔鼻凹裡打中。只見鮮血迸流,逃回本陣。”

楊志與張清交戰:“楊志一刀刺去,張清鐙裡藏身,楊志卻砍了個空。張清手拿石子,喝聲道:‘著!’石子從肋羅裡飛將過去。張清又一石子,錚的打在盔上,嚇得楊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董平與張清交戰:“約鬥五七合,張清撥馬便走。董平道:‘別人中你石子,怎近得我!’張清帶住槍桿,去錦袋中摸出一個石子,手起處真如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董平眼明手快,撥過了石子。張清見打不著,再取第二個石子,又打將去,董平又閃過了。兩個石子打不著,張清卻早心慌。那馬尾相銜,張清走到陣門左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