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道統網路(1 / 2)

\"當個體的共鳴昇華為整體的聯絡,這就是道統網路的開端。\"李若靈站在高臺上,看著下方正在進行特殊修煉的傳人們。天命印記在空中勾勒出一個複雜的能量網路圖,展示著傳人們之間的各種聯絡。

這個想法源於之前的共鳴突破實踐。當發現不同小組之間也能形成某種程度的共振後,李若靈意識到可以建立一個更大規模的修行網路。

\"我們需要一個能夠連線所有傳人的體系,\"她向林峰和明月解釋著自己的構想,\"這個網路不僅能促進修行,更要成為道統傳承的核心框架。\"

明月透過銀鏡觀察著傳人們的狀態:\"確實,我已經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即使是相距較遠的傳人,只要透過特定的方式聯絡,也能產生某種程度的共鳴。\"

\"關鍵在於如何構建這個網路的基礎結構,\"林峰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七劍在空中劃出幾道軌跡,\"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既能保持靈活性,又能確保穩定性的方式。\"

李若靈思索片刻,天命印記隨著她的心念震動。金色的符文在空中編織出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圖:\"我們可以按照'層級-區域-小組'的方式來組織。\"

這個結構圖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是五人小組,這是最基礎的共鳴單位;中層是由多個小組組成的區域網路,負責特定區域的修行協調;最上層則是連線所有區域的統籌網路。

\"每一層都要有其特定的功能,\"李若靈解釋道,\"小組負責日常修行和突破輔助,區域網路fokus於經驗交流和資源調配,統籌網路則確保整個體系的協調發展。\"

就在這時,三件聖器突然同時發出強烈的光芒!它們似乎在響應這個構想,光芒交織形成了一個更加詳細的網路模型。

\"看這裡,\"明月指向模型的某個節點,\"聖器在提示我們,網路的關鍵不在於層級的劃分,而在於能量的流動方式。\"

確實如此。透過聖器的顯示,他們發現能量在網路中的流動並非簡單的上下傳遞,而是形成了一個複雜的迴圈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根據需要自動調節能量的分配和流向。

\"讓我們先從小組網路開始構建,\"李若靈提議,\"每個小組都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作方式。\"

第一隊的五人率先開始嘗試。他們已經在共鳴突破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快就找到了一種高效的聯絡方式。張遠的沉穩之力成為組內能量的主要樞紐,其他人的力量則以不同的方式與之呼應。

\"有意思,\"李明觀察著組內的能量流動,\"每個人都能在這個網路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這種定位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修行的進展而自然調整。\"

其他小組也開始進行類似的嘗試。有趣的是,每個小組都發展出了獨特的運作方式。有的組注重力量的均衡分配,有的組則更關注感悟的即時共享,有的組甚至創造出了獨特的共鳴節奏。

就在各個小組逐漸形成穩定結構時,一個意外的發現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當某個小組在修行時遇到瓶頸,附近小組的修行狀態會自動產生細微的變化,似乎在試圖提供某種幫助。

\"這就是區域網路的雛形,\"李若靈興奮地說,\"小組之間已經開始自發形成某種聯絡。\"

為了驗證這個發現,他們開始嘗試在更大範圍內建立聯絡。三個或四個小組組成一個區域,嘗試進行更大規模的共同修行。

這個過程充滿挑戰。要協調多個小組的運作,不僅需要考慮組內的平衡,還要處理組間的關係。但正是這種複雜性,讓他們對道統網路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發現了一個規律,\"蘇雨薇透過推衍之術觀察道,\"當多個小組形成區域網路時,會自然產生一種能量分層。不同層次的能量各司其職,形成一個完整的運作體系。\"

這個發現立即得到了驗證。透過天命印記的觀察,他們清楚地看到能量在區域網路中的分佈確實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基礎能量保證日常修行,中層能量負責資源調配,高層能量則維持整體平衡。

\"這種分層不是人為設計的結果,\"李若靈感嘆道,\"而是道統自身運作的體現。這說明我們的網路構想是符合道的規律的。\"

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開始嘗試建立最上層的統籌網路。這一層的構建比預想的要順利得多,因為下面兩層已經為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統籌網路最關鍵的作用是維持整個道統的能量平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