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實踐都是一次進步的機會。\"李若靈站在大殿中央,三件聖器的光芒籠罩著整個空間。透過永珍谷的歷練,他們收集到了大量關於網路運作的實戰經驗,現在是時候對整個體系進行最佳化了。
天命印記在空中展現出歷練時記錄的所有資料。金色的符文編織成複雜的圖案,顯示出網路運作的每個細節,包括能量流動的路徑、資訊傳遞的方式,以及在各種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首先要解決的是能量傳遞的效率問題,\"張遠指出了在歷練中發現的一個關鍵問題,\"當距離變遠或環境惡劣時,網路的傳輸效率會明顯下降。\"
李明提出了一個獨特的想法:\"我們是否可以借鑑自然界的能量傳遞方式?就像河流會自然形成最優的流動路徑一樣。\"
這個建議立即引起了李若靈的注意。她示意天命印記重點顯示能量流動的軌跡:\"確實,與其人為設計固定的傳輸路徑,不如讓能量自己找到最合適的通道。\"
明月透過銀鏡進行觀察:\"但這需要網路具有更強的自適應能力。我們得想辦法提高它的靈活性。\"
林峰揮動七劍,在空中劃出幾道特殊的軌跡:\"或許可以在網路中設定一些特殊的節點,讓它們像導航點一樣引導能量流動。\"
就在這時,三件聖器突然同時發出強烈的光芒!它們似乎在回應這個想法,光芒交織形成了一個新的網路結構圖。這個結構不再是簡單的層級關係,而是呈現出一種有機的形態。
\"這太神奇了,\"蘇雨薇仔細觀察著這個新的結構,\"它更像是一個生命體的經絡系統。\"
確實如此。在這個新的結構中,能量的流動變得更加自然。當某個區域需要支援時,能量會自動選擇最優路徑前往,就像血液在人體中的迴圈一樣。
\"但這樣的結構要如何維持穩定性?\"陳默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作為經驗豐富的修士,他深知過於靈活的系統往往會失去控制。
李若靈思索片刻,天命印記隨著她的心念震動:\"我們可以設定一些固定的'錨點',就像河流需要河床一樣。這些錨點既能保證基本的穩定性,又不會限制能量的自然流動。\"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驗證。當他們按照新的方式重新組織網路時,發現它既保持了足夠的靈活性,又不會失去控制。那些錨點就像是網路的支柱,為整個系統提供必要的框架。
接下來,他們開始解決資訊傳遞的問題。在歷練中,他們發現當遇到緊急情況時,資訊的傳遞有時會出現延遲或失真。
\"這是因為我們過於依賴固定的傳遞方式,\"王霜分析道,\"就像在峽谷中遇到那個靈氣漩渦時,常規的傳訊方式就受到了嚴重干擾。\"
\"或許我們可以發展出多重傳遞渠道,\"李明提議,\"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它們往往有多種方式來感知和傳遞資訊。\"
這個建議得到了眾人的認同。他們開始嘗試在網路中建立多個層次的資訊傳遞系統:除了常規的神識傳訊,還加入了能量波動、道韻共鳴等多種方式。
就在他們進行這些改進時,天命印記突然產生了一個特殊的變化!金色的符文在空中編織出一個更加複雜的資訊傳遞模式,這個模式竟然能夠自動選擇最適合的傳遞方式。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李若靈欣喜地說,\"一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的資訊系統。\"
隨後,他們開始最佳化網路的防禦機制。歷練中的經歷讓他們意識到,網路不僅要能夠傳遞力量和資訊,還要能夠抵禦各種干擾和攻擊。
\"關鍵在於要讓網路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黃石提出建議,\"就像我們在處理那條狂暴靈脈時,網路能夠自動調整來適應異常的能量。\"
這個想法帶來了一系列的創新。他們在網路中加入了多重防護層,每一層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些防護不是固定的屏障,而是能夠根據威脅的性質自動調整的防禦系統。
一個特別有趣的發現是,當網路受到破壞時,它竟然能夠自動尋找替代路徑來維持運作。這種自我修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
\"這讓我想到了生命的韌性,\"蘇雨薇感嘆道,\"無論受到什麼傷害,總能找到方法繼續生存。\"
接著,他們開始完善網路的資源調配系統。在歷練中,他們發現有效的資源調配對於整體的戰鬥力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