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征服高加索地區(2 / 3)

量力而行,根據敵人的實際情況制定最合適的戰術策略。而這次分兵兩路的舉措,無疑是他這一戰略思想的完美體現,也為華朝對高加索地區的征服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張合的精心策劃與指揮下,北方軍區的大軍如同猛虎下山般勢不可擋,向著尤迪部落與梅田人的領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

尤迪部落坐落於裡海之畔,地勢平坦,無險可倚,宛如一片暴露在風雨中的沃土。當華朝大軍如烏雲壓境般逼近時,尤迪部落的首領們或許是想起了不久前奧蘇伊部落首領阿列克謝那明智的一降,又或許是深刻認識到了自身防禦的薄弱與華軍實力的強大,他們沒有選擇徒勞的抵抗,而是明智地舉起了白旗,向華軍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這一決定,不僅避免了無謂的犧牲,也為尤迪部落贏得了華朝的寬容與未來的發展機遇。

相較於尤迪部落的迅速屈服,梅田人的情況則顯得更為複雜。他們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而是分散為多個獨立的部落,散落在廣袤的平原之上。

當華軍的鐵蹄踏上這片土地時,平原上的部分部落,或許是被華軍那浩浩蕩蕩的氣勢所震懾,又或許是對華朝的強大實力有所耳聞,紛紛選擇了明智的投降,以求得部落的安寧與生存。

然而,靠近高加索山脈的幾個梅田部落,卻因地理位置偏遠,訊息閉塞,未能及時得知華朝大軍西征的訊息,更不瞭解康居帕提亞等國都已覆滅的事實,更未曾親眼見識過華軍火炮步槍那摧枯拉朽的威力。

因此,當華軍逼近時,他們選擇了硬碰硬,企圖以血肉之軀抵擋華軍的鋒芒。結果,其中一個部落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成為了華軍鐵蹄下的犧牲品;另一個部落則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終於認識到了華軍的強大,不得不選擇了投降,以儲存部落的餘脈。

而剩下的兩個部落,見形勢不妙,立即做出了撤退的決定,他們退入了高加索山脈那崇山峻嶺之中,企圖憑藉山中的關隘與險峻地勢,據險而守,與華軍周旋。然而,他們或許還不知道,華軍不僅擁有強大的火力優勢,更有著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與戰術策略。這場高加索山脈中的較量,對梅田人來說,註定是一場艱難戰鬥。

在華軍那密集如雨的機槍掃射、震耳欲聾的大炮轟鳴,以及翱翔天際的熱氣球所投下的航空炸彈精準打擊之下,任何企圖依仗雄關險隘來阻擋華軍前進腳步的幻想,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那些看似堅固的關隘,在華軍空地聯合打擊的狂風暴雨中,就如同紙糊的壁壘,瞬間崩塌瓦解。更何況,梅田人那幾個部落所依仗的,不過是些簡陋的關隘和臨時搭建的防禦工事,又如何能夠抵擋得住華軍那勢如破竹的進攻呢?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梅田人的部落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防禦,哪怕背靠懸崖峭壁。華軍的火力優勢與戰術策略,讓他們陷入了絕境。最終,這些部落要麼在激烈的戰鬥中全軍覆沒,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要麼在絕望與無奈中選擇了投降,以期能夠保住部落的餘脈與族人的性命。

隨著戰鬥的結束,梅田人絕大部分的領土和部落都落入了華軍的手中。華朝的大旗在這片土地上高高飄揚,宣告著新的統治者的到來。而那些剩餘在偏遠地區遊牧的小部落,雖然暫時逃脫了華軍的直接打擊,但他們的命運也早已註定。華朝後續派來的官員和城防軍,將如同鐵鉗一般,緊緊鉗住這些部落的咽喉,確保他們能夠臣服於華朝的統治之下,為華朝的繁榮與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裡海那一側,成功接收了尤迪部落的華軍並未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揮師南下,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勢如破竹地攻入了勒該人的領地。

勒該人與梅田人同樣緊鄰高加索山脈,面對華軍的凌厲攻勢,顯然缺乏足夠的抵抗能力。他們試圖效仿梅田人的策略,利用山地的複雜地形作為掩護,逃入深山之中以躲避華軍的追擊。然而,華軍並未因此而放慢腳步,反而憑藉著出色的偵察能力與戰術策略,迅速鎖定了勒該人的聚居點。

在華軍那密集的火力覆蓋與精準的打擊之下,勒該人的聚居點逐一被攻破。那些曾經試圖逃避戰鬥的勒該人,最終要麼在激烈的交火中全軍覆沒,要麼在絕望中選擇了投降,以求得一線生機。至此,勒該人與梅田人一樣,都成為了華朝版圖中新的組成部分,他們的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成功征服了梅田人與勒該人之後,張合麾下的華軍將士們並未滿足於現狀,而是毅然決然地翻越高聳入雲的高加索山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