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羅馬海軍覆滅(2 / 3)

平民中強行徵召的僕從軍,而是經過戰火洗禮、身經百戰的正規軍。他們來自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曾在其他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匯聚一堂,共同守護著羅馬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支軍隊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強悍,是羅馬帝國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存在,讓普利烏斯·卡託有了足夠的底氣來面對即將到來的華朝大軍,也讓羅馬人民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然而,這80萬大軍,幾乎已經是羅馬帝國的極限了。為了守衛黑海海峽,羅馬帝國幾乎將國內最精銳的軍隊都抽調到了這裡。從北方的邊疆到南方的海港,從東部的平原到西部的山地,羅馬帝國的每一寸土地都彷彿被掏空了一般,只剩下少量的地方城防軍在維持著日常的治安與防禦。

就連羅馬城,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帝國首都,如今也只剩下不到5萬的禁衛軍在守護著。一旦首都發生變故,僅僅數萬禁衛軍,能不能鎮壓得住,令人不得不懷疑。

羅馬帝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進行一場豪賭。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普利烏斯·卡託和他的80萬大軍身上,希望他們能夠創造奇蹟,守住黑海海峽,保住羅馬帝國的命脈。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彷彿嗅到了羅馬帝國衰弱的氣息,他們如同餓狼般開始南侵,迅速攻佔了羅馬帝國的北方領土,包括後世的比利時、瑞士以及法國北部等廣袤區域。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無疑給羅馬帝國雪上加霜,讓原本就緊張局勢的歐洲大陸更加動盪不安。

然而,此時的羅馬帝國卻已無暇他顧。在他們眼中,最大的威脅並非這些趁火打劫的日耳曼人,而是遠道而來、勢不可擋的華朝大軍。華朝海軍在地中海的霸權地位,以及他們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陸軍戰鬥力,都讓羅馬帝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如果不能將華朝大軍擋在黑海海峽之外,那麼羅馬帝國的滅亡,恐怕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在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羅馬帝國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他們幾乎將國內所有的精銳陸軍都抽調到了黑海海峽,以期望能夠在這裡擋住華朝大軍的腳步。因此,面對日耳曼人的南侵,他們也只能選擇暫時隱忍。

實際上,對華朝皇帝張循來說,在羅馬帝國如此傾盡全力守衛黑海海峽的同時,也並非沒有其他機會。

有大臣曾向張循進言,建議他利用華朝海軍的強大優勢,運送一支陸軍精銳,直接從亞平寧半島登陸,直搗羅馬城的心臟地帶。這樣的策略,無疑能夠避開羅馬帝國在黑海海峽的重兵防守,直接對羅馬帝國造成致命的打擊。

羅馬帝國的大部分精銳軍隊此刻正死死釘在黑海海峽,守護著那最後的防線,這使得羅馬城看似成了一座孤城,防禦力量空虛,彷彿只需輕輕一推,便能將其一舉攻下。

攻佔羅馬城,這個象徵著羅馬帝國心臟的地方,無疑將是對整個帝國的沉重打擊,甚至可能直接導致羅馬帝國的覆滅。

這樣的建議,對於一心想要征服羅馬帝國的張循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即付諸實踐,將羅馬城收入囊中。

然而,張循並非魯莽之輩,他深知戰爭的複雜與多變。在做出決定之前,他利用自己那神奇的系統外掛進行了一番推演,以預測可能的戰爭走向。這一推演,卻讓他原本火熱的內心逐漸冷卻下來。

原來,張循發現,雖然華朝海軍的力量確實強大無比,但羅馬人也並非毫無準備。他們早已料到華朝可能會採取這樣的策略,因此早已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一旦華朝海軍靠近羅馬城,還未等華軍登陸,羅馬人便會迅速撤離,逃往歐洲大陸深處。而普利烏斯所率領的黑海海峽防線軍隊,也會迅速撤回,利用阿爾卑斯山的複雜地形,與華軍展開游擊戰。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張循所願意看到的。他深知,一旦陷入游擊戰的泥潭,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後患頗多。

雖然從長遠來看,華朝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最終必將取得勝利,但如若輕率地選擇從亞平寧半島直接登陸攻打羅馬城,無疑會大大增加戰爭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這樣的策略,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兵源去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更可能讓華朝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游擊戰之中,得不償失。

相反,若華朝能夠保持冷靜與耐心,選擇一條更為穩妥且直接的道路——即從黑海海峽堂堂正正地渡海攻擊,那麼就能將羅馬帝國的8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