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設。
隨著國家機器的穩步運轉,張循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個人生活。作為皇帝,他的婚姻大事自然牽動著整個國家的神經。
蔡邕,這位內閣大臣兼禮部部長,曾多次私下向張循提及此事。蔡文姬雖為當前唯一貴妃,難免顯得單薄,且不利於皇室血脈的延續與朝廷的穩定。
更重要的是,蔡邕擔心民間會有流言蜚語,說他女兒善嫉,阻止皇帝大婚,甚至意圖以再嫁之身謀奪皇后之位,這不僅是對蔡家名聲的損害,更可能對朝廷的威信造成不利影響。
蔡邕深知,作為禮部尚書,自己更應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禮制,因此他不斷向張循進言,希望他能從名門望族中挑選賢淑之女,冊封為後,以正名分,安定民心。
張循並非不想多娶幾個美女,而是他心心念唸的幾名漢末三國美女——甄宓、糜環以及大小喬尚且年幼,未曾及笄。而今,時光荏苒,幾位佳人都已到了適婚之齡,張循也到了該考慮後宮事宜的時候。
張循也知道,作為皇帝,自己的婚姻不僅關乎個人幸福,更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現在,幾位美女的年齡也差不多到了最低婚配年齡,自己作為一國之君也確實拖不起了。只有皇帝,沒有皇后,在進行一些重大慶典的時候,總是顯得有點兒不合時宜。
於是,張循答應了蔡邕,讓禮部按皇室禮儀安排大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