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巡狩天下(6)(2 / 3)

在這個時代,後世所熟知的大都市上海及其附近的崇明島尚未形成,長江的真正入海口位於吳郡的丹徒縣(今鎮江市)。而歷陽縣,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緊鄰長江,且距離長江入海口不遠,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揚州的首府,承擔起連線江南江北、溝通內外的重要職責。

自張循大力倡導商貿、推動長江航運以來,歷陽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普通的軍事重鎮,迅速崛起為南方經濟版圖上的璀璨明珠,真正展現了一州首府應有的氣魄與風貌。

揚州已經發展成為了長江沿線和南方最重要的經濟中心,其繁榮的商業與發達的手工業,成為了華朝經濟的重要支柱。張循在揚州的視察,自然離不開對這些關鍵領域的深入瞭解。

首先,張循選擇了揚州的造船廠。這是一家規模宏大、技術先進的造船基地,其生產的船隻不僅滿足了國內航運的需求,許多船隻更是華朝海軍的戰艦。

當張循在揚州州長張昭的陪同下踏入造船廠的大門時,映入眼簾的是繁忙而有序的生產景象。巨大的船塢中,一艘艘正在建造的船隻巍峨聳立,工人們或攀高作業,或低頭焊接,汗水與火花交織成一幅壯麗的勞動畫卷。

這樣的場景,在漢末三國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張循憑藉穿越者的見識和系統外掛的優勢,才能做到。

張循在造船廠負責人的引導下,仔細參觀了每一個生產環節。他詢問了工人們的工作情況,對他們在艱苦條件下依然保持高昂工作熱情的精神表示了高度的讚賞。

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交談時,張循深情地說:“你們不僅是造船的工匠,更是國家的脊樑。每一艘從這裡駛出的船隻,都承載著國家的榮耀與希望。我希望你們能繼續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為國家造出更多更好的船隻,讓我們的海上貿易與海軍力量更加強大。”

老工匠聽後,眼中閃爍著自豪與激動。他代表全體工人向張循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並承諾一定會繼續努力,不辜負皇帝的期望。

離開造船廠後,張循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了揚州的紡織廠。與造船廠相比,紡織廠內雖然少了些金屬的碰撞聲,但卻多了幾分細膩與柔美。這裡,是絲綢與棉布的生產基地,每一匹布料都凝聚著工人們的智慧與汗水。

走進紡織車間,張循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只見一排排織機整齊排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一根根細線在他們的手中彷彿有了生命,交織出一幅幅美麗的圖案。張循走到一位正在織布的年輕女工身旁,仔細觀看了她的操作。女工的手藝十分嫻熟,織出的布料質地細膩、光澤度極佳。

張循對女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並親切地與她交談起來。他詢問了女工的工作條件、薪資待遇以及生活中的困難與需求。女工告訴張循,雖然工作有些辛苦,但看到自己親手織出的布料能夠豐富老百姓的衣物,為國家創造財富,感到非常自豪和滿足。

張循聽後十分感動,他鼓勵女工說:“在我看來,婦女能頂半邊天。你們的手藝是國家寶貴的財富,也是華朝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持這種敬業與熱愛,用你們的雙手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同時,我也會關注你們的生活狀況,努力改善你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

女工們聽後備受鼓舞,紛紛表示會繼續努力工作,不辜負皇帝的期望。張循還與紡織廠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他強調,紡織業是華朝的傳統產業,也是民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海外貿易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他希望紡織廠能夠不斷創新技術、最佳化管理,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視察過程中,張循還特別關注了工人的福利與保障問題。他要求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生活設施和教育資源,讓工人們在工作之餘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

此外,張循還鼓勵工人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國家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他指出,工人們不僅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他希望工人們能夠發揚團結協作、勇於擔當的精神,共同為國家的繁榮與強大而努力奮鬥。

視察完畢後,張循對婦女勞動的重視和勉勵,透過無線電報傳回各大報社,再報道出來,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儘管有老學究不敢苟同,但更多的婦女卻勇敢地走出家門,參與勞動,改善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