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棘,巫縣、秭歸等縣城紛紛告破,沿路鄉亭均不戰而降。及至夷陵,雖遭陳應憑藉虎牙山的天塹之利頑強抵抗,但終究因兵力懸殊,難以持久。
陳應雖竭盡所能,利用地勢之便拖延了數日,然黃忠大軍如潮水般洶湧,終是衝破了這道防線,繼續向長江下游逼近。
夷陵不幸淪陷後,陳應只得率部退守至南郡治所江陵縣,與劉表之長子劉琦的軍隊會師一處,固守江陵。
他們決意依託江水之浩瀚與沮漳河之蜿蜒,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水陸防線,誓守江陵,嚴防黃忠等敵軍北上襄陽。
劉琦與陳應麾下,集結精銳之師,共計五萬之眾,若能成功利用這江河天塹,穩固江陵防線,無疑將在劉表心中鑄就更加堅實的信賴與器重。
對於劉琦而言,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重振自己聲望、逆轉自父親迎娶蔡瑁之姊後日漸邊緣化命運的關鍵一步。
作為劉表慧眼識珠、親手栽培的青年才俊,陳應對荊州倒是忠心耿耿,此番與劉琦並肩作戰,倒是沒有二心。
然而,對於這兩人麾下的部屬而言,事態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當黃忠的五萬大軍日益逼近沮漳河時,加之江夏、襄陽兩地接連傳來的戰報,劉琦麾下的部分將領心中不禁泛起了異樣的漣漪。
襄陽有劉表親自坐鎮,固若金湯;黃祖則即使逃脫,屬下還未來得及叛變,一切看似波瀾不驚。
然而,在劉琦與陳應的屬下里,沒有劉表與黃祖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壓制,有些人心裡就滋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面對華朝那即將統一天下的趨勢,以及華軍勢不可擋的軍威,部分中層將領心中不禁萌生了異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