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終,劉表在深思熟慮後,還是為漢室江山而戰、與華朝“反賊”勢不兩立的思想佔了上風,下令加強城防,準備應對華軍可能的攻城戰。
同時,他也加強了對內部世家大族的監控,以防他們在關鍵時刻背叛自己。
對趙雲來說,襄陽有漢水大河穿城而過,依託漢水修挖的護城河又寬又深,一般情況下難以渡過去。
襄陽的護城河寬和深到了什麼程度?
到了蔡瑁率領的荊州水師都能在護城河裡通行的程度,華軍的渡濠車對這種寬度的護城河是沒有作用的,夠不了那麼遠。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搭橋,或者造船渡河。
奈何荊州軍不會給華軍這個機會,搭橋必定遭到守城軍及荊州水師的攻擊。倒不是不能用炸彈、弓箭、弩箭一邊掩護一邊搭橋,但那樣傷亡不會低,對華軍來說沒有必要。
畢竟,華軍又不是隻有這一路大軍。
因此,趙雲最後按華帝張循的命令,只是駐紮在襄陽北城外,在上游找地方造船,假裝要渡河,恐嚇襄陽守軍,製造恐慌氣氛,實際上是在等待其他三路大軍的戰果。
要知道,本身荊州原本兵力就不多,襄陽就佔了十多萬。即使最近兩年拉了些壯丁,擴充了兵力,也不過二十來萬,還要分散去抵禦華朝其他三路大軍,怎麼抵擋得住?
等其他三路大軍進入江漢平原,直奔襄陽而來的時候,襄陽不城破都不可能了。
現在襄陽能憑藉漢水、護城河、以及高大的城牆抵禦北方的趙雲大軍,但如果黃忠、呂布、張遼等人進展順利,從南部率軍包夾上來呢?
襄陽怎麼辦?劉表往哪裡逃?
因此,趙雲根本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