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真正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目標。
但無論如何,白馬羌諸部的歸附,都標誌著華朝與羌族諸部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新篇章已經開啟。
不過,當華朝的旗幟在高原的大部地盤上高高飄揚,邏些(拉薩)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作為唐旄國的國都,卻並未輕易臣服。
國王達雲甲,這位擁有著高原兒女堅韌與驕傲的君主,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抗爭。他覺得,他的唐旄國地處高原之巔,這裡空氣稀薄,環境惡劣,對於外來者而言,高原反應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或許,華朝人可能都不知道高原反應的厲害。
於是,達雲甲憑藉著這份地理上的優勢,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華朝皇帝的招降。
他的回覆,既顯得禮貌而又不失堅決:“唐旄一向自給自足,與世無爭。我們不願得罪強大的華朝,但同樣,我們也不願歸附於任何勢力之下。我們渴望與華朝和平相處,互通商貿,共享繁榮。請華朝皇帝理解我們的立場,尊重我們的選擇。”
與此同時,與唐旄毗鄰的發羌部落,首領山獒義也表達了與達雲甲相同的意願。他同樣不願放棄自己作為首領的特權,不願讓自己的部落成為他人附庸。他決心與唐旄並肩作戰,互為犄角,共同抵禦華朝的入侵。
然而,張循卻並未因他們的拒絕而放棄統一青藏高原的信念。他深知,要真正實現華朝的四海一統,就必須將這些高原納入華朝的版圖之中。
於是,他立即從洛陽軍區調集了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往涼州,挺進高原,征討唐旄和發羌。
但在出徵之前,張循也展現出了他作為一位明君的細心與周到。來自後世的他,深知高原反應的厲害,因此特別囑咐領軍將領張遼:“若有士兵出現高原反應,切不可強行硬撐。一旦發現有士兵出現不適,應立即讓他們停下休息,切勿繼續前行。只有能承受高原反應計程車兵,才能繼續去邏些征討唐旄和發羌。”
同時,他還命令工部利用華朝已有的化學知識,緊急製造了一批氧氣瓶,以備急救之用。
就這樣,華軍的三萬大軍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終於抵達了唐旄國的國都邏些城下。然而,此時的軍隊已經因為高原的惡劣環境和長途跋涉而損失慘重,原本的三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人。
當然,剩下的哪些人並不是死了。而是因為各種原因,半路撤回去了,華朝並不會不顧士兵生死,強行讓他們繼續去征討唐旄和發羌。
但即便到達邏些的軍隊不足一萬人,這些勇士們依然士氣高昂,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華朝的榮耀與使命,必須戰勝一切困難,征服唐旄國。
達雲甲和山獒義怎麼也沒想到,華朝竟然會真的派兵不遠萬里跑到這地廣人稀的高原上來征討他們。
不過,他們也沒慌。他們認為,憑藉著高原氣候和自己的五萬多兵力,足以守住邏些城,抵禦華軍的進攻。然而,他們卻低估了華軍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
華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的火炮、步槍等先進武器卻讓他們擁有了強大的火力優勢。
僅僅一次進攻,華軍就憑藉著這些先進的武器,嚇破了守軍士卒的膽子,輕而易舉地攻破了邏些城的防線,攻進城中,活捉了達雲甲和山獒義。這場戰鬥的勝利,不僅彰顯了華軍的強大實力,也徹底粉碎了唐旄和發羌的抵抗意志。
達雲甲和山獒義不出意料地被公審處死,無數唐旄和發羌農奴、百姓恢復自由,分得土地、房子、牲畜,過上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的自由生活。
順利平定高原西羌諸部後,張循立即下令設立西羌州,並任命田豐為州長。在西羌州下,又設立了唐旄、發羌、吐蕃、犛牛羌、大牂羌、白馬羌、燒當羌等諸郡,以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和管理。
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鞏固了華朝在高原地區的統治地位,也為華朝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太平廿三年(216年)八月初一,華朝建國已經23年。
此時的華朝,已經擁有了司隸、益州、荊州、交州、揚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冀州、幷州、幽州、雪州、朔州、西域、涼州、西羌等17個州,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萬平方公里。
這個成就,不僅讓華朝的百姓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也讓張循實現了他心目中的一個隱藏目標。
然而,張循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深知,華朝的征途還遠遠沒有結束。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消化好西域、西羌兩州,進一步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