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萬有引力定律(2 / 2)

機會恐怕也不多了。

對個人來說,當然是越重要越好,最好整個國家的軍隊都離不開他。但對張循這個皇帝來說,國家的制度和穩定才是最重要的。無論離了哪一個人,這個國家、軍隊體系都能正常運轉,哪怕他是天下第一的呂布也一樣。

這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國家應該有的樣子,不能因某一個人的職務變動或生命存續而產生劇烈的波動。

原本的歷史上,三國時期的蜀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時蜀國的丞相諸葛亮一死,整個國家就陷入了舉國哀痛、如喪考妣的境地。這種情況對整個國家政權、制度的延續是最不利的。

因此,張循雖然敬佩諸葛亮的才華和忠誠,將來等諸葛亮年齡大一些後也註定要重用他,直到最後任命他為內閣首輔大臣。

但他絕不會讓華朝變成蜀漢那樣諸葛亮軍政大權集於一身、離了諸葛亮就運轉不通的情況。他要確保華朝的政權和制度能夠穩定地傳承下去,無論遇到什麼意外困難和挑戰都能屹立不倒。

=

當軍政兩界的權力格局正經歷著一番重組與調整之際,科學領域的探索之光卻未曾有絲毫黯淡,反而愈發璀璨奪目。

張循對離心力、向心力及重力間微妙關係的提示,為後續的偉大發現鋪墊了堅實的基石。與此同時,諸葛直率領的環球航行船隊,穿越未知海域,帶回了關於地球另一端奇妙現象的寶貴資料,這些資料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宇宙奧秘的大門。

工部與洛陽大學的天文學家與物理學家,以張循的提示為指引,結合諸葛直船隊的實踐成果,對“為何身處地球另一端的人們不會墜入虛空”這一謎題展開了深入的思考與推理。

其中,李慕星與趙探宇兩位學子沒有辜負他們的名字,表現尤為突出,他們夜以繼日地分析資料,構建模型,終於在一次激烈的學術討論中,靈感迸發,提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

他們闡述道: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無論其大小、形態,均存在一種沿其重心連線方向相互吸引的力量,這股力量的大小與兩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且不受物體化學組成及中間介質的影響。

這一革命性的理論,不僅完美解答了地球另一端人類、物質不會掉入虛空的疑惑,更揭示了月球繞地球旋轉、地球繞太陽公轉,乃至整個宇宙中星體相互繞轉的奧秘。

《華夏旬報》以頭版頭條的顯赫位置,刊載了這項名為“萬有引力定律”的偉大發現,張循更是在其專欄中高度評價,稱其為華朝科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智慧與勇氣的結晶。

此訊息一出,不僅震撼了整個科學界,更在天文學、哲學、教育領域掀起了滔天巨浪,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宇宙,深刻認識到科學的力量。

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不僅完美解釋了自古以來困擾人類的諸多天文學現象,更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科學探索的道路,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化天文學、物理學乃至哲學思想的飛躍式發展,開啟了人類認知宇宙的新紀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