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恐怖的探知距離(2 / 3)

適與安逸,便能夠輕鬆地掌控全國局勢,無論是遙遠的貴霜州,還是新納入版圖的天竺州,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事實上,洛陽距離天竺州最南端以及貴霜州最西端的邊境,其直線距離都未曾達到5000公里,最遠之處恰好位於4900多公里的位置,這無疑為張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藉助這一升級後的系統,張循可以對全國任何一處地方的行政、軍事、人員等所有問題進行提問,並且能夠得到系統準確、及時的答案。這種全面掌控整個國家的爽感,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他彷彿化身為了一隻無形的巨手,能夠輕易地觸及國家的每一個角落,洞察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確保華朝的繁榮與穩定。

張循深知,這份力量不僅是對他個人智慧的延伸,更是對華朝未來命運的掌控。他將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力量,用它來引領華朝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當系統完成升級後,張循就迫不及待地利用這一增強的能力,向廣袤的華朝疆域投去了洞悉一切的目光。首先,他的思緒飄向了新併入版圖的天竺州,內里人口眾多,矛盾自然也多。如今雖已歸順,但餘波未平。

“天竺州境內,是否還潛藏著一萬人以上規模的叛軍勢力?”張循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與期待。

系統幾乎是瞬間給出了回應,那冰冷而精準的聲音彷彿穿透了時空的界限:“有!”

張循的眉頭微微一皺,但隨即又舒展開來,他繼續追問:“那麼,是否有兩萬人以上規模的叛軍存在?”

系統再次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否!”

聽到這裡,張循的心中不禁鬆了一口氣。他深知,雖然這些叛軍仍具備一定的規模,但在華朝強大的熱武器面前,那些手持冷兵器的叛軍無異於螳臂當車,自不量力。即便他們人數眾多,達到一萬有餘,也絕非華軍精銳部隊一千人的對手。

華軍的火力優勢、戰術素養以及嚴明的紀律,都將成為碾壓叛軍的強大力量。

然而,張循並未因此掉以輕心。他明白,隱患不除,終將成患。這些叛軍雖然無法與華軍正面抗衡,但對於華朝的地方官員、城防軍、巡捕,以及那些已經融入華朝社會、成為華朝一份子的天竺普通老百姓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威脅。他們可能會利用地形熟悉、人脈廣泛等優勢,進行暗中破壞、騷擾甚至襲擊,破壞地方的安寧與秩序。

因此,自系統升級以來,張循的注意力猶如一束銳利的鐳射,牢牢地聚焦在了貴霜州與天竺州這兩片新併入華朝版圖的廣袤土地上。他深知,這兩地歷經戰亂,民心未穩,加之地理偏遠,治理難度極大,若不加以嚴密監控與有效治理,恐將成為華朝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於是,張循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系統提供的強大探查能力,對貴霜州與天竺州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摸排。他不僅要找出那些可能隱藏在大山深處、沙漠腹地的叛軍殘餘勢力,更要揪出那些表面上俯首稱臣、實則心懷二意的官員與貴族,以及那些趁著華朝地方吏治尚未完全穩固,便膽大妄為、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和惡霸奸商。

每當系統傳來一絲絲可疑的線索,張循都會立即行動,透過無線電報這一現代化的通訊手段,迅速向附近的軍隊下達指令,要求他們火速前往目標地點進行清理。這種高效而精準的指揮方式,使得華朝軍隊能夠迅速響應,對叛軍與不法分子展開雷霆萬鈞的打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股股叛軍被相繼發現並被徹底清除,大月氏人與天竺人逐漸意識到,叛亂已不再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他們深知,在華朝強大的軍事力量與未知力量的嚴密監控面前,任何叛亂企圖都將是徒勞的,最終只會導致自身的毀滅。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安分守己,遵守華朝的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到新家園的建設中來。

張循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效地維護了華朝內部的穩定與秩序,更在無形中增強了華朝百姓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貴霜州與天竺州,這兩片曾經動盪不安的土地,正在逐漸融入華朝的大家庭中,共同書寫著華朝繁榮昌盛的新篇章。

憑藉著皇帝張循那無與倫比的系統外掛,貴霜州與天竺州這兩顆曾經動盪的明珠,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便實現了軍事與吏治的雙重穩定,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緊緊凝聚在了華朝的懷抱之中。張循以超凡的智慧和決斷力,引領著華朝在這片新徵服的土地上,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潮。

天竺州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為了華朝糧食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