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採訪海灣戰爭 作者:左思右想

區,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刻骨銘心的仇恨四處可見。

鑑於此時此地僅我孤身一人在這片神秘的國土上,以我一個小記者,最安全的辦法是少說多看,奉行“光榮孤立”政策。一時不慎,我命送黃泉事小,給我的國家惹麻煩可是罪不可赦。我的恩師、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趙寶煦教授常言:“外事無小事。”

以色列外交部已幾次表示希望安排官方採訪,可我始終以“鄙人乃攝影記者,忙於拍攝戰爭給人類造成的苦難,無暇他顧”而婉絕。

2月7日,我的好朋友、香港《明報》記者袁國強再次找來,轉達設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外交部希望接受中國記者採訪,要我一定同去。我對袁說,我還是不能去,因為我計劃去加沙地帶等正在戒嚴的被佔領土。袁國強說,你若不去,恐怕就沒那麼大意義了。我說,香港不也是中國嗎?你去就行了。你採訪完的筆記借我看一下就行。

袁國強真還挺夠哥兒們。次日,我根據他的採訪筆記經新華社巴黎分社向北京發報:“新華社特拉維夫2月8日電,記者唐師曾,以色列副外長莫士耶加昨天在耶路撒冷接受香港《明報》特約記者袁國強採訪時表示:以色列極希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兩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分歧不應成為建交障礙。

莫士耶加在耶路撒冷對《明報》說,外交關係及政治見解不應混在一起,縱使政見不同,仍可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外交是溝通工具,雙邊可保持不同意見,但若將政見和外交混為一談,實際上剝奪了自己的溝通媒介。法國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問題政見不同,但兩國關係良好。’他說他極希望與中國建交,‘但什麼時候建立則視中國而定,我們已準備就緒。’在對臺問題上,莫士耶加說以色列在1950年就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以色列仍希望與臺灣保持商業往來,‘貿易活動增加兩三倍,越多越好。’目前,以色列與臺灣亦無外交關係,只保持民間、學術、商業往來。以色列在北京設有學術交流機構。在香港設有領事館,莫士耶加希望在九七年以後仍能繼續其在香港的領事館。

……“

回到北京後,我的老朋友、警察學院院長劉尚煜告訴我戰爭期間他看到過我寫的這段故事。

2月11日傍晚,我照例和日本記者村田信一到“我的飯館”去吃晚飯。這是特拉維夫一家價格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小飯鋪。我每天傍晚都在這花20個美元吃一頓蔬菜沙拉加一種叫“希希利克”的炸雞塊,喝一罐可口可樂。之後揣起吃剩下的兩隻“皮塔”餅當作夜宵和次日的早餐,中午則在街上買大餅吃。這樣就可以把撥給我用10天的經費用20天,指揮我的林老闆命令我儘量節約每一美分,爭取在以色列堅持到最後一天。以色列的物價實在太貴,我住的飯店僅住宿費一天要收180美元。

飯後,我和村田照例到設在特拉維夫希爾頓飯店一層的以色列國防軍(IDO)辦事處轉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聞。一位以軍少尉告訴我們,可能要有一次裝甲演習。我和村田在登記處報了名。

可直到2月12日夜,我要求採訪以色列國防軍裝甲演習的申請還沒批下來。這時,新華社文字記者朱界飛也由開羅經陸路進入以色列,經與他協商,他去搞專訪,我則設法採訪裝甲兵演習。

以色列從立國之日起就離不開它的裝甲兵。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康佈雷·亞眠之戰以來,坦克就因集炮火、機動性、通訊能力於一身而成為地面戰場起決定作用的兵種。凡是掌握坦克戰精髓的軍人都獲意外的成功:象法國的古德里安、美國的巴頓、蘇聯的馬利諾夫斯基和以色列的沙龍。以色列製造的“梅卡瓦”式坦克據稱是與美國M-1艾布拉姆斯、英國奇伏坦、德國豹Ⅱ同樣優秀而神秘的坦克。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古德里安就命令施圖卡飛行員坐在衝鋒的坦克分隊前導車上以達到空地協同作戰的目的,德軍坦克在衝鋒中一旦遇到敵人戰防武器的遏制,坐在坦克中的施圖卡飛行員就呼叫施圖卡飛機空中壓制,從而協同突破敵軍防線。

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國防軍把空地協作、步坦配合發揮到盡善盡美,戰無不克的程度。直髮展到1982年阿里爾·沙龍率以軍鍥入貝魯特,將巴解總部驅趕到北非的突尼西亞。

為了一睹以軍裝甲集團的真容,我最後不得不求助於那位只聞其聲不見其面的本—阿巴小姐。

2月13日清晨,我和日本記者村田信一、松川貴合租一車加入以色列國防軍的一支車隊。此次成行,可能有賴於以色列外交部的干預,我成為2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