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今天也是大年初一,是春節。我不到8點就來辦公室了。一路上,大街小巷裡,拜年的人們急匆匆地,像是一大早尋找昨晚上丟了的什麼東西,我覺得可笑。我也一大早出來騎車在街上跑,氣冷寒清,但我不是去拜年,我是為逃避這種俗氣而去值班。
我打掃了辦公室的衛生,又接了幾個電話。過年過得確有些疲憊,我真想坐下來歇一歇。幾年了我都是主動值年初一這個班的。
我確是在逃避這我認為俗不可耐的拜年。本來拜年是一種民族傳統習俗,給家族長輩、親朋師長拜年是一種禮節,但時下的拜年流行成了一種媚俗,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
“人生貴得適志,何為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人生貴得適性,何以返人本為犬類以求寵尊乎!”
我這個人在生存面前大事小事最厭惡趨從於媚俗。原在機關工作時我也未到機關家屬區串什麼門拜什麼年,當然這不是一件好的做法,甚至是一種錯誤。一個作家 曾這樣說:人生的許多小錯誤如果不犯,那預示著你將犯更大的錯誤,這也許有一定道理。如果說不拜年是一種小錯誤的話,那麼我寧願犯這小錯誤,而免去犯一種 大“錯誤”。你不願去拜年,那麼就不要去拜,因為你不會做好這件事。你不拜年,大家最多認為,這個人就這樣,或許會理解你。你如果去拜了,一旦拜不到位, 沒拜到的就對你有看法了,或許會說:這個人也學看勢力眼,也會巴結誰誰了,如果這樣認識你的那個人,報復心理又很強,又很有點什麼,關鍵時候,絆你一腳, 厲害了你還真爬不起來了。也許這事想得多了,從近幾年開始我不盼年了。
年在我心理的歷程中曾是一種慾望,輕鬆的慾望,團聚的慾望……一年中日復一日的平淡,只有過年才算是結束了,熱熱鬧了幾天。現在想來,這也算是尋求一種刺激,節假日大概也是人們這種慾望文化的產物。
再過這個年,我39歲了,俗話說:路行一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