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零散的思考:
愛情的擁有有時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有時需要極其漫長的尋覓,甚至對有的人來說,需要用盡畢生的時間。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相遇是偶然的,猝不及防的。愛情無法預言,連哲人都無法預言。
預言的愛情只能是空想和夢幻,只能是紙紮的鳶蝶。只能是一尊建立在沙灘上的沙塑或一幅海市蜃樓。
一種無言,一種顫慄,一種炙熱如火或如冰寒冽情感的滔滔瀰漫;一種不拘泥季節的從此岸到彼岸的泅渡;一種忘卻了功名利祿的相知相許;一種刻骨的 無憾;一種淋漓盡致的認知;一種等待了一生卻在驟然間擦肩而過的時光;一種總是豔麗在滄桑回眸處的至晶至純的繽紛景緻——這或許就是問心無愧的擁有過了。
真正的愛情像花,既是被無情的寒風吹謝了,但它總是開放過了。
愛情是一種感受,即使天各一方,就像在眼前。
愛情是人類的一種情感需要,是一種精神需要。愛情是浪漫的充滿激情的,可以說是那種兩性間“死去活來”的相悅。愛情基於這一特點便決定了它只能在婚姻之外以營造。
人們的生活需要是豐富多彩的,是厭倦陳舊的重複的,正如人們正常生活以外的一些生活方式一樣,如一次旅遊,打一次獵,參加一次舞會,看一次激情電影,一次探險活動,一次聚會,一次篝火野餐等等。這些活動對於婚姻生活是浪漫的,新鮮的,刺激的。
再如我們偶爾住一次旅館,置身於星級賓館的標準房間裡,一切是那麼的新鮮和浪漫,家中的席夢思再高檔也顯得如此乏味,浪漫的感覺因日復一日的重複便蕩然無存了。愛情如此。
我們偶爾外出吃一頓西餐、海鮮大宴,感到新鮮和浪漫,如果經常這種飲食也就乏味了,愛情如此。
愛情是一種兩性間心身的體驗,這種體驗一旦進入了婚姻,便因生活的瑣碎和庸俗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變為一種生活相伴的關係,這種天長日久的相伴關係必然、使是兩性間相悅脫化,消失了浪漫的日復一日的充斥乏味的生活必然使人厭倦,這是人類對時間背叛的一種本能和特性。
人類對愛情往往表現出一種“極度”的需要,即極度的浪漫,極度的相悅,極度的新豔,極度的激情,極度的異樣和不同。每個人在談戀愛時的感受是美好的,不論一生談幾次戀愛,這種美好的感受正是這種“極度”性放射出的異彩所然。
人們對兩性生活中這種異彩的需要和嚮往,必然使人們走出婚姻到外面這個廣闊的感情市場中尋找,這便是婚外情產生的原因。
這就必然出現了這麼一種現象:人們極度的需要和嚮往這種感情,其需求的慾望便積蓄和壓抑在心中,當在婚姻生活中尋不到時,一旦條件成熟便又在婚 姻之外再結愛情之果,就這樣:相愛——婚姻——消失——嚮往——相愛——婚姻——消失——再向往——再相愛——再婚姻——本原是一個週而復始的過程。
婚姻是人類的一種發明,本想把愛情鎖住,則人們總沒有學會生養好被鎖住了的愛情,愛情就像一隻被鎖在籠子裡的孔雀,總開不出那美麗的彩屏。
也許有些人一生沒有婚外的愛情,但不等於他們或她們沒有這種嚮往,只是受到了內在的和外在的各種條件的限制罷了;受到了文化的性格的婚姻的道德 的限制罷了。即使有些人沒有去尋找也是因各種因素的壓抑,而忍耐著。從某些意義上講這是一種生命的浪費。但人類總是這樣的:忍耐者是受“表揚”的。“婚姻 是愛情的墳墓”,也就是說愛情在婚姻之外才有其生命。
在這裡我可預言將來愛情的存在之狀態:即愛情將不受婚姻的束縛而存在——愛情是一個與社會制度和人類進步狀態緊密相關的問題。社會制度的沿革, 學者們把它歸結為與財富有關,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與愛情有關。原始社會狀態下,人類的財富是共享的,同時愛情也是共享的(只是那時的愛情是原始的是以性 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狀態下,財富和愛情出現了私有(當然我們必須區別於以性的方式佔有愛情),愛情的私有便有了婚姻制度。隨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人類最 終要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制度這一生存狀態,財產會又以公有形式存在,愛情也隨之以一種新的形式與之適應人類生存之需要,這就是:愛情會以婚姻內和婚姻外感情 並存的方式而被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所認可。我的預言是無可非議的。
在現在的社會狀態下,愛情一旦在婚姻之外存在,愛情主體便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傷害,人們便把愛情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