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這兩句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如果雙方真是銘心刻骨地相愛,又何必同床共枕而後快呢!
以前我不是非常理解。在我看來,一場完美的愛情,身體是不能也不可能缺席的。我向來不贊成靈與肉的提法把靈與肉割開來說,彷彿前者更高尚,而後者就不夠光明似的。我的心愛上一個人,而我的身體卻沒有同步地愛著;我愛一個女人,但是我的眼晴不渴望捕捉她的一顰一笑,我的呼吸不因她的來臨而加快,我的肌膚不樂意被她接觸,這怎麼可能?我朝思暮想,終於盼來了和所愛之人的相聚,我和她忘生地擁抱,恨不得與她融為一體,這一時刻,我又該如何來分辨出我的快樂,哪一些是靈的,哪一些是肉的?
今天,才懂了秦觀的這兩句詞。不求朝朝暮暮的感喟,原是發自兩情長久的渴望。它說的是這樣的意思:兩情若是相悅,必然就想朝夕相處,必然就想身心交融。秦觀也是想的。但是,——不要,不要。留著那期待,不要去抵達。
詞人看到的是生命的哀豔與無常吧:盛宴後的散場,繁華中的荒涼。
想起葉芝。和他那首已感動我無數次的詩。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思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過去的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年輕歡暢的時候,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的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悽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24歲遇到茉德岡,29歲他獻上這首詩。可是他的求婚遭到拒絕。23年之後,茉德岡的丈夫去世,他再次求婚,仍然被拒絕。
如果24歲初相遇時,他們就能夠相愛。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的生活。他的愛,又會是怎樣的愛?
真正終極的愛,不是相愛,而是這樣的單相思吧。單方面的愛,才能夠使人達到無限地愛一個人。因為他永遠都有期待,永遠都未抵達圓滿。
有些。有些憂傷。無來由。
心裡盤旋起蘇永康的那首歌。
你說你還是喜歡孤單,其實你怕被我看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