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荊州軍後方劫糧,又走水路返回海昏,撞上荊州水軍,設計火攻燒掉荊州軍艨艟,並攜百餘親衛擒拿荊州統兵將領黃忠,在韓當將軍的幫助下,吞沒荊州軍三千,立下大功。
太史將軍與來援海昏的韓當將軍均對孫紹公子讚賞有加。
在本信發出前夜,孫紹公子因劉繇之子劉尚強搶名女一事與太史慈發生爭執,在劉基先生介入後,太史將軍依漢律懲戒了劉尚。
孫紹公子因不滿太史將軍之前包庇劉尚,故憤而離去,如今已不在海昏。
潘璋。】
孫權合上密報,一臉震驚。
他站起身來,在堂內徘徊,
“這孫紹竟有如此才略!”
“不行,此子能力越強,對本侯便越不利。
程普、韓當、黃蓋等人皆與其友善;周公瑾對其態度不明,然若涉及吳侯之位,以孫紹現在表現出來的能力,周公瑾未必會助我。”
“那小子太年輕了!八歲便能統兵打仗,一百人打敗三千人!這是何等的妖孽!”
孫權只覺心臟被人揪住,難受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必須儘快將他處理掉!再派人假扮山匪恐怕還是無功而返,只要那些親衛還在他身邊,人數少於一千都無濟於事。
不如在他飲食裡下毒!
但讓誰去做這個呢?”
孫權的目光落在了那封密信上。
“潘璋跟了我也有四年了,做事妥帖,人也機靈,就他了!若他辦好這事,就將他調回我身邊——也該讓他帶帶兵了,本侯也應該有自己的武官班底了。”
“那孫紹離開海昏,會去哪裡呢?”
“東邊?那裡偏僻,俱是山野遺民,去之無益;
南邊?交趾荒蕪,流放之地也,他不會去;
西邊?他才與荊州軍做過一場,他不敢去;
北邊!他一定會去柴桑,無論是去找程普韓當,還是坐船回吳縣,他都一定會去柴桑!
他到了柴桑,程普韓當定不會讓他速走,只要他在那裡盤桓幾日,便有了將他毒殺的機會!
孫紹必須死在柴桑!他若回了吳縣,我便不好下手了!”
孫權算計停當,拿出一張絹帛,提筆疾書。
寫畢,將書信細細包好,對屋外喊道:
“來人,將此信送往海昏縣潘璋處,十萬火急,要快!”
【注:潘璋196年跟隨孫權,後來做過豫章郡西安縣長。海昏縣也屬於豫章郡,把年輕的潘璋設定為孫權監視太史慈的探子,也勉強說得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