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張昭奇道:
“如今江東初定,雖還有些許叛亂,可都是癬疥之疾,是何事令吳侯如此?”
孫權突然不好開口了,半晌,才下定決心一般抿了抿嘴,說道:
“權前日派人前往許昌刺殺孫紹,刺殺失敗,還被人認出刺客來歷……權擔憂名聲一落千丈,又擔憂孫紹報復,毀我江東基業,故而向張公問策。”
張昭是個很直的人,他怒瞪了孫權一眼,罵道:
“刺殺孫紹?你作為一方之主,怎可行這小人之事?你兄長便是因刺殺而死,若大家有樣學樣,一言不合就刺殺,這個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
面對張昭的斥責,孫權低頭承受——之前刺殺孫紹時他不敢和別人商量,如今出了事情,他也是沒有辦法,這才會詢問張昭意見。
因為孫紹被封官封侯,孫權也不敢找顧雍、陸績商量,因為這些人都代表著江東大族,見孫紹發跡,為了家族利益,說不定會把自己出賣,畢竟現在看起來孫紹似乎更得“聖眷”。
江東四大家族雖然有張家,卻不是張昭這個張,張昭是徐州彭城人,是個外來戶,因此他和孫權此時處於一個相互取暖的狀態,這也是孫權獨留張昭一人的原因。
“權已知錯,可大錯業已鑄成,若張公不助我,那這江東便要支離破碎了!”
張昭奇道:
“你的名聲雖然汙了,可一沒朝廷申飭處罰,二也無真憑實據,你只需對外宣佈是有小人構陷便好,何須如此慌張?”
孫權將那封急信遞給張昭,
張昭接過看了,大吃一驚:
“建安侯?安民將軍,兼夷州事務?詩酒雙絕,與曹家諸子關係莫逆?”
張昭一拍大腿,
“這是曹操的驅虎吞狼之計!他這是要讓孫紹在我江東東南自立門戶,對你形成牽制,好化解江東對他的威脅!”
孫權嘆道:
“我又何嘗不知這是曹操之計,那孫紹已知道是我要害他,必對我恨之入骨。
如今他被封了侯,若回到江東,聯絡程普、黃蓋等老將,又勾連顧、陸、朱、張四大家族,我這江東之主的位置危矣!”
張昭指了指孫權的鼻子,怒目圓瞪,
“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若引得江東內亂,讓他人趁虛而入,你就是江東的罪人!”
孫權不敢回嘴,只等張昭氣消。
半晌,張昭搖了搖頭道:
“事到如今,你必須先籠絡住四大家族,給足他們好處卻互有參差,要令其四大家內部為了爭奪權力而有所爭執,此為緩兵之計。
隨後令你新提拔的將領,如陳武、徐盛之流掌握住軍權……
你可以老將需要休養為藉口,將程普等人調回吳縣,再讓新人接手其防務,
新人經驗不足,難當大任,你可以適當放些軍權給四大家族的人才,如朱桓,朱治之流,以分擔其壓力,待年輕將軍長成,則軍權盡入你之掌握,則萬事無憂矣。
只是其中有一個關鍵,那便是周公瑾,你務必得到他的支援,否則一切謀劃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孫權點了點頭,又問道:
“孫紹現在為我心腹大患,張公可有對策?”
見孫權還是一心想要對付孫紹,張昭冷哼一聲,甩袖便走。
孫權上前兩步,抓住他的衣袖,苦苦哀求:
“張公留步!張公助我!”
張昭見孫權紅了眼圈,心中也是不忍,長長嘆了一口氣道:
“孫紹如今名聲大盛,你可從孝道入手引他回來。
若他不回,則孝道有礙,必對他名聲有所打擊,
若他回,則將其軟禁,好生供養,也可全你們叔侄情份一場。”
孫權搖頭道:
“大喬只是妾室,對孫紹也無養育之恩,孝道一說恐怕站不住腳。”
張昭一甩袖子:
“愚蠢,妾室又如何?無養育之恩又如何?在旁人眼裡孫紹就得承擔為人子的責任!”
張昭走了,孫權站在議事廳門口思索,張昭老謀深算,所言計策均直指關竅。
良久,他回到案前,奮筆疾書——
“德謀將軍:
將軍為我孫氏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勞苦功高,如今仍要為我江東鎮守柴桑以防宵小,權實在於心不忍……”
……
……
汝南郊外東南三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