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走進正堂,便看到了蔡陽。
他先對曹操行了禮,便看向蔡陽,
“原來蔡將軍也在,我們才在城門口分開,這麼快又見面了,可真有緣分。”
蔡陽露出一個乾笑,回道:
“的確有緣。”
上首曹操發話道:
“孫紹公子找我何事?”
孫紹忙正色道:
“紹如今為朝廷建安侯,安民將軍,日後必是要隨侍陛下左右的。
然紹在吳縣還有姨娘及幼妹三人,我們分離兩地,紹心中難安,故而來求曹公,望曹公能允許我姨娘幼妹遷入都城,以全紹之孝道。”
曹操笑道:
“朝廷又沒有將你拘在許昌,你這建安侯的封地在建安,你完全可以回江東啊。”
孫紹搖頭:
“不瞞曹公,我那二叔將我在吳縣的宅邸團團包圍,只待我回吳縣時便對我不利。此時若曹公不允,則紹再無心思為朝廷效力,只能辭官回鄉,或被謀害,或被軟禁。”
孫紹這話的意思是如果曹公你還想讓我替你牽制孫權,最好幫我把後顧之憂解決了,否則小爺我就撂挑子不幹了!
曹操哈哈大笑:
“你倒是拿上喬了。也罷,我奏請陛下,封你姨母一個……對了,你那夷州上可設定了郡縣?”
“尚未設定,”
孫紹一聽曹操所言便知他要幹什麼,立刻說道,
“不過夷州北部有一港口,我欲將其取名為基隆,可為一縣之地。”
曹操點點頭,對孫紹的通透十分滿意,道:
“封你姨母為君,食邑便為那基隆縣,不過話要先說清楚,這個封君的食邑可要你自己解決。”
孫紹面露喜色:
“這是自然!”
曹操當即拿起一片竹簡,毛筆一揮,唰唰的寫下一行字,屬上名後說道:
“你拿著我的手書去見陛下,陛下自會下聖旨。待你姨母封君的旨意送到,你便派人將她接到許昌來。”
“多謝曹公!”
曹操頷首,算是接受了孫紹的道謝,
“去吧,去吧。我府上幾個逆子都在說你的好,所以常來我這裡,多幫我教教他們。”
“諸位公子文采斐然,紹哪有資格教他們?”
曹操笑道:
“詩酒雙絕孫承業都沒資格,那還有誰有資格?不必多言,常來就是。”
“是,曹公。”
……
……
“嗡——”
琴絃動處,皇帝劉協臉色鐵青的拿著手中竹簡。
孫紹一邊彈琴,一邊低語:
“都是小臣不好,又令陛下受此屈辱。”
劉協回過神,搖了搖頭,
“愛卿說哪裡話,你祖父與父親都是大漢忠臣,昔日你祖父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賊,你父親又在曹賊北上之際意欲勤王,你那姨娘作為忠臣之妾,理應得到封賞。”
孫紹謝道:
“多謝陛下。”
劉協笑了笑,
“此番收攏野人,成果如何?”
“回陛下,小臣在曹操耳目面前收攏了一萬人。”
這話一聽就有後話,劉協問道,
“那在他耳目之外呢?”
“共計五萬七千六百餘人。”
“這麼多?”
“是,如果一切順利,待陛下而立之年,小臣便能擁有百萬大軍。”
“夷州孤懸海外之地,能養得起這麼多人嗎?”
“不瞞陛下,小臣尋得了高產糧種,養活百萬大軍不在話下。”
“善!承業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孫紹微笑不語。
劉協的好感到達了25,這真是不容易啊!
片刻後,孫紹又道:
“紹已組建了一支海上艦隊,不日便要向南部海域進發,尋找傳說中的海外寶石之國,屆時定要挑出最好的寶石,進獻給陛下,也好為眾位娘娘增添光彩。”
劉協大悅,好感漲到了26,
“愛卿有心了。”
唉……看來不把暹羅的寶石帶回來,這皇帝是不會當真的啊。
可到底怎樣才能提高劉協的好感呢?
真真愁死個人。
……
……
馬忠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