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得怎麼樣?
孫權武藝遠不及兄長,哪裡識得霸王槍的精妙?
他只知道若是讓這小兒和自己捉對廝殺,自己未必是他的對手!
“紹兒果然有兄長遺風,既如此,那紹兒未能完成課業之事就此作罷,”
在外人面前,孫權必須表現出對侄兒的慈愛,所以他此刻滿臉堆笑,
“我觀紹兒武藝拔群,必是下了苦功夫的,如此甚好。有過需罰,有功必賞,紹兒如此出息,當得獎賞。
紹兒,不知你想要什麼賞賜啊?”
賞賜?
孫紹心中明白,這是孫權又在給自己挖坑。
若處理不當,難免在別人眼裡留下一個貪圖物慾的印象,同時孫權用了“賞”字,還隱隱表明了主從關係。
孫紹正想婉拒,卻又聽到腦海中“叮”的一聲。
【釋出新任務中……】
【信義篤烈,太史子義:
三個月內,將太史慈的好感度提升到80以上。
獎勵一:夷州北部土地的所有權,五千山民奉宿主為主。
獎勵二:宿主獲得造船術(科技截止公元1600年前),宿主獲得鍊鋼術(科技截止公元1600年前),宿主獲得農業技術(科技截止公元1600年前)。】
哦豁。
夷州就是臺灣島,也就是說只要自己能在三個月內把太史慈的好感度提高到80以上,那麼他就會成為半個臺灣島的主人。
那造船術、鍊鋼術、農業技術更是他立足於這個三國亂世的基礎。
在二叔孫權身邊是沒有前途的,原本歷史中的孫紹就是碌碌無為的過完了一生,最大的成就不過是參與策劃了孫權的登基大典。
而他現在已經露出鋒芒,孫權會不會讓自己活下去都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他必須要去找太史慈,藉此離開孫權身邊。
既然孫權問到獎賞,那自己正好順水推舟!
可是轉念一想,太史慈與父親關係很好,又獨自領兵在外,自己跑去和太史慈廝混在一起,難免讓孫權心中產生別的想法,
若自己貿然提出,說不定會被孫權拒絕。
孫紹只想了兩息,便有了主意:
“叔父,小侄希望能拜周公瑾叔父為師,學習兵法韜略以及治國安邦之道。”
孫權大驚,治國安邦之道?
若這小子得了周瑜的真傳,有軍中將領支援,未來自己未必壓得住他。
而且周公瑾雖然支援自己繼承兄長基業,可若孫紹成了他的徒弟,那他將來還會堅定的支援自己嗎?
於是孫權秒拒:
“周公瑾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教導你啊!不如讓張昭張公教你如何?”
張昭處理內政是一把好手,如果孫紹跟著他學習,必會成為一介文官,
若孫權再安排他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那孫紹對孫權的威脅自然不復存在。
孫紹搖了搖頭,
“公瑾叔父和張公俱為叔父的肱骨之臣,若公瑾叔父沒有空閒,那張公定然也是一般。
小侄仔細想了想,小侄一身本事都在武力上,卻要浪費公瑾叔父和張公的時間教導小侄治國之道,確實是小侄孟浪了。”
孫權點了點頭,
“紹兒顧全大局,吾心甚慰,可我這個做叔父的也不能言而無信,該給你的還是要給你的,不如紹兒再說個願望?”
孫紹笑道:
“小侄想了想,相比起治國之道,我還是對沖鋒陷陣更感興趣一些——我江東武力第一當屬太史子義,子義叔父弓術獨步天下,令紹兒心嚮往之。
不如叔父遣人護送小侄前往海昏縣,向子義叔父學習弓馬陷陣之道?”
孫權愣住了。
太史慈嗎?
孫紹和太史慈混在一起?
孫權隱隱感到了威脅。
正如孫紹所料,在孫權的思量中,太史慈與孫策相交莫逆,如果孫紹有了奪位的心思,那太史慈多半會相助於他。
但是與孫紹向周瑜學習相比,孫紹跟著太史慈學當一個武夫,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自己既然已經擋住了他成為國之棟樑的道路,而孫紹又展示了過人的武勇,若再不讓他學習武藝,那作為孫紹的叔父,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說不定程普等人就要因此對自己產生些不好的看法!
退一萬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