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雪》賞析(1 / 2)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唐)

對於柳宗元的《江雪》,稍微誇張一點說,如果一個人在年齡在5歲以上卻不知道《江雪》,那我只能懷疑這個人究竟是不是中國人。畢竟,很多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會背誦這首詩了。

解析過這首詩的文章多到不計其數,很多名家也有過獨特的解析。但從視角學的角度來解析這首詩,應該並不多見吧!以下解析,且供參考。

先從幾個常見的視角來解析一下這首詩。

1、自然景色視角:這雖然是一首詩,但當我們吟誦的時候,就會在我們的腦海裡映現出一幅絕美的自然景色——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好一幅雪中垂釣的美景!

2、繪畫藝術視角:這種景色在很多人的腦海裡也會呈現為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中國畫,朦朧的線條,大片的留白,江心一葉小舟,看不清畫中人的臉,只能看到一襲蓑衣一根垂線,簡單的幾筆,即繪就了一幅意境高遠的江雪寒釣圖!

3、影視鏡頭視角:當我們以影視鏡頭去設想鏡頭變換的時候,每一句話都構成了一個獨立的鏡頭,然後四個鏡頭透過剪接的方式構成了一部非常美的影片短篇。

4、詩歌文學視角:二十個中國漢字,以一種獨特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一首文學境界高遠的小詩,那濃濃的詩意,透過文字撲面而來,直透進我們的心底。彷彿我們的整個心靈都在這高遠的詩意境界中被昇華了。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靜靜地聆聽雪落的聲音和那無聲勝有聲的寒江獨釣......

5、音樂藝術視角:一襲白衣,一幅古琴,悠遠的琴聲裡,緩緩流淌著一種欲說無言的意境,那意境穿越時空,直接千古,在那琴聲裡,彷彿有一位詩人在“無言”地“吟誦”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6、武俠文學視角:漫天皆白。他的鬚髮亦沾滿了風雪。劍,在他的手中微微抖動。他懷著滿腔的熱血而來,他發誓要把劍刺進那個人的胸膛。而此刻卻難再前行一步。這裡再沒有他人,除了江面上那位披著蓑衣的老者。不知為何,他突然發現自己手上的劍是如此陌生。而更讓他恍惚的是,此時此刻立於此處手中握著劍的人又是誰?他有些迷茫,因為他心中之劍似乎突然不見了蹤影,就猶如這茫茫雪野,無物可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蓑衣在他的眼中竟然如此地溫暖,那凝成一幅雕塑的蒼老的手中釣竿垂下的絲線,似乎正是垂在他的心裡,欲動未動,似動非動,暗動無動,如如不動......

7、參禪觀修視角:千山鳥飛絕——境去(法空),萬徑人蹤滅——人去(我空)。孤舟蓑笠翁——真一(性空),獨釣寒江雪——獨照(妙覺)。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的眼中,也有不同的《江雪》。

******

下面從觀心訓練的角度做一下解析:

1、千山鳥飛絕:鳥,可以代表念頭。心中所有的妄念妄想都已經消散殆盡,看不到念頭的蹤影。

2、萬徑人蹤滅:人,可以代表所有人為的一切,比如人類的思維、思想、概念、觀念、認知等,一言以概之,即分別心。所有的分別心也都已經全部消散了。比如像《金剛經》中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非法相等等,所有的相都全部消散了。

3、孤舟蓑笠翁:妄念已全部消散,分別心也已全部消散。這時就剩下了一個再也無法消散的“東西”——它是獨一的,無形無相,無邊無際,無內無外,只有它而再無其他,且無法以任何語言形容它,它也沒有名字。但它並不是一個“新生兒”,而是無法計算年齡的古老,嗯,它真的是一個“老翁”,一直都在這裡,亙古如是,從未離開。生命就是它的小舟,而它遠比生命更廣闊,甚至比蒼茫天地洪荒宇宙更廣闊,更深遠......

4、獨釣寒江雪:它絕非什麼都沒有的虛無,雖然它是那樣的寧靜、寂靜,它看似都凝成了一幅雕塑了,但在它之中卻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它的光照耀著天地宇宙,照耀著千山萬徑,照耀著茫茫江海,照耀著生命的孤舟.......它在照耀,也在等待,它在寂靜中等待,也在寂靜中照耀,它隨時可動,隨時可以驚起千山飛鳥,隨時可以揚起萬徑人蹤。但它同時也在孤獨地靜立,同時也在默默地觀照,觀照天地間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